波兰放行中欧班列后,哈萨克斯坦站出来对华喊话:不用走俄罗斯,中国对欧从我们这儿过

红雯看国际 2025-09-26 15:09:09

波兰放行中欧班列后,哈萨克斯坦站出来对华喊话:不用走俄罗斯,中国对欧从我们这儿过,运能将翻番!这就能看出来波兰的眼光有多么短浅,中欧班列这个“金凤凰”不珍惜,别的国家巴不得想要得到。

就在前不久,横亘在中欧班列主干线上的波兰的边境口岸,突然就传来了关闭的消息,理由是出于所谓“安全考量”,与白俄罗斯接壤的陆路边境口岸一度中断通行,要知道咱们国家近九成的中欧铁路货运,那是得经由波兰才能顺利进入欧盟腹地的。

这事儿一出,全球供应链那可真是捏了一把汗,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链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虽然最终,波兰方面在多方斡旋和自身经济压力的考量下,于9月25日凌晨重新开放了边境口岸,让这批“钢铁驼队”得以继续前行,但这次风波无疑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将贸易通道作为政治筹码,其潜在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之重。

就在波兰刚表示要放开口岸的时候,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果断地站了出来,发出了震动亚欧大陆的声音。

哈萨克斯坦的副总理兼国民经济部长茹曼加林先生明确表态,他们国家正积极推动一条从中国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再跨越里海、巧妙绕过俄罗斯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间走廊”。

并且雄心勃勃地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这条路线的年运输能力从当前的450万吨,大幅提升到700万甚至1000万吨的水平!

这个表态,可不是随口一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先生在今年9月初的企业家会议上就曾透露,经由哈萨克斯坦的中欧转运走廊运力,将有望提升五倍!

他们甚至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未来几年内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约400亿美元,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正是其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旨在提升与里海、黑海港口的对接程度和运输效率。

这背后的战略眼光,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哈萨克斯坦可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过去搞大规模国际贸易,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北方的邻居。

但现在他们要将自己从一个被陆地包围的“内陆国”,转变为一个四通八达的“陆联国”,这是一个何其宏大的战略转变,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货物过境的通道,而是要深度参与到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中,成为欧亚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

这条“中间走廊”的路线设计,也很有意思。它采用的是铁路、公路与海上运输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方式。

货物从中国运抵哈萨克斯坦后,不会继续北上,而是转向西行,抵达哈萨克斯坦在里海沿岸的港口,比如阿克套港,然后通过轮船跨越里海,抵达阿塞拜疆,再经由铁路连接格鲁吉亚、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腹地。

这种“铁路+海运+铁路”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中欧贸易开辟了一条新的高效路径,更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提供了宝贵的多元化选择,避免了对单一线路的过度依赖。

中欧班列这只“金凤凰”的价值,远不止于眼前的过境费和运输收入,它更是一个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

如果一个国家能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那它就能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贸易公司前来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的仓储、加工、金融、信息等配套产业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甚至可以重塑其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哈萨克斯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遗余力地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拥抱中欧班列带来的机遇,致力于打造从“点对点”到“枢纽对枢纽”的运输模式升级。

反观一些国家,在面对这种战略机遇时,却表现出了摇摆和短视,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政治考量,或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轻易地关闭了重要的贸易通道,企图以此作为“施压”的工具。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损害自身的长期利益,降低自身的国际信誉,甚至可能让原本属于自己的“金凤凰”,飞向更懂得珍惜、更愿意合作的怀抱。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