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突然宣布了 9月24日,联合国回应特朗普遇“电梯故障”。特朗普赴联大演讲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6 12:02:21

联合国突然宣布了 9月24日,联合国回应特朗普遇“电梯故障”。特朗普赴联大演讲时,在他进入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时,大楼一层的扶梯卡住停止运行。联合国展开调查后,发现是一名白宫摄影师无意间触发了扶梯的安全装置。   有趣的是,特朗普在当天的联大演讲中特意提及了这场小意外,他以开玩笑的语气向在场各国代表抱怨,自己从联合国得到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坏的自动扶梯和一个坏的提词器,这番言论引发会场一阵笑声。但特朗普随后话锋一转,声称操作提词器的人“有大麻烦了”,暗示设备故障存在人为因素。   针对提词器所谓的“故障”,联合国方面很快作出回应。联合国官员明确表示,特朗普演讲时使用的提词器并非联合国提供的设备,而是由白宫团队自行携带并负责操作的专用设备。   联合国大会主席、德国前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随后也公开证实,联合国总部配备的提词器在当天全程运行良好,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这一说法直接戳破了提词器故障的“阴谋论”。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并未就此罢休,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进一步扩大了质疑范围,声称特朗普演讲时的音响设备传出的声音“比在他之前发言的人小且不一样”,并强调这一切“看上去不是巧合”。   莱维特透露,美国特勤局等部门已着手介入调查,若发现联合国人员蓄意给美国总统使绊子,必将追究相关责任。   联合国的调查结论发布后,这些质疑声逐渐失去支撑。路透社、法新社等国际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详细解读了自动扶梯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证实倒着站立、携带大型设备靠近齿梳区域等行为,都可能触发设备的紧急制动功能。   多名电梯维修领域的专业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类安全装置的灵敏度极高,即便是轻微的触碰或遮挡都可能引发停运,属于典型的“安全优先”设计逻辑。   这场扶梯风波之所以引发白宫如此强烈的反应,与美国和联合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资金纠纷有着密切关联。据彭博社9月22日的报道,自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几乎停止了对联合国的会费支付,截至事件发生时,该国2024年度的联合国会费仍处于未结清状态。   这一背景让白宫的“蓄意破坏”猜测更具指向性,毕竟联合国此前确实因资金问题采取过缩减开支的措施。   早在2024年4月,新华网就曾报道过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类似窘境。当时万国宫为弥补15万美元左右的电费亏空,不仅停运了部分自动扶梯,还采取了缩短开放时间、限制办公室照明和暖气使用等一系列节流措施,通过这些手段,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将非工资相关费用减少了40%以上。   这些过往案例让外界在看到纽约总部的扶梯故障时,难免将其与资金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也成为白宫质疑的重要诱因。   特朗普本人对联合国的态度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紧张氛围。在9月23日的联大演讲中,他的发言持续了大约57分钟,创下历任美国总统在联大发言时长的新纪录。   演讲内容充满对抗性,他将矛头直指联合国,声称该机构只会发布“措辞强硬的信”和“说空话”,解决全球冲突的责任最终落在自己肩上。   他还再次宣称气候变化是“骗局”,批评欧洲的移民和能源政策正在“摧毁”西欧,这些言论与联合国倡导的多边合作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联合国公布调查结果后,白宫并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莱维特此前充满火药味的社交平台发文也未再更新后续。   美国国内媒体对这起事件的解读出现分化,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仍在强调“调查需彻底”,而CNN、《纽约时报》等则更倾向于认可联合国的结论,认为这是一场“被政治化的技术意外”。   这场看似偶然的扶梯停运事件,实则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联合国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自特朗普首次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便不断削减对外援助支出,先后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终止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活动,并全面审查美国在各类国际组织中的成员身份。   “美国优先”理念与联合国的多边合作框架持续碰撞,使得双方在诸多国际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联合国方面始终保持专业态度,在事件处理中既快速响应了白宫的质疑,又通过详实的调查证据还原了事实真相。   迪雅里克在后续记者会上强调,联合国总部的各类设施均由专业团队负责维护,所有安全装置的运行都有明确记录可查,绝不会出现针对特定国家政要的蓄意操作。这番表态既维护了联合国的公信力,也间接回应了美方的政治疑虑。   随着时间推移,这起扶梯风波逐渐淡出舆论焦点,但它留下的讨论仍在持续。有分析指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此类“小意外”往往能反映出大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状态,白宫此次的过度反应,本质上是对多边机制不信任的集中体现。   而联合国通过透明、高效的调查过程化解争议,也展现了其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中立性与专业性。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