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巴结英日,坦桑尼亚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国"再续前缘"。 坦桑尼亚为了向英国与日本示好,单方面中止了与中国签署的价值百亿的港口建设合约,几年时光悄然流逝,西方国家曾经许诺的大规模资金投入至今仍停留在纸面规划层面,原本计划建设东非地区最大深水港的广阔土地上,如今只见斑驳的施工机械和茂密的野生杂草。 事情得从 2013 年说起,当时中国和坦桑尼亚签下协议,计划砸 100 亿美元把巴加莫约港打造成 “港口 + 铁路 + 工业园” 的综合枢纽,这个项目要是成了,不仅能承接周边国家的货物中转,还能直接创造 5 万个长期岗位。 沿海渔民盼着能把鱼卖到更远的地方,年轻人也等着在家门口找活干。可到了 2019 年,马古富力政府突然一声令下,把这份百亿合同搁置了。 促使坦桑尼亚做出这个决定的,是英日递来的橄榄枝。当时英国和日本主动找上门,许诺用更低成本改造港口,还强调能帮坦桑尼亚避开对单一国家的依赖,顺带巴结上传统殖民宗主国和新兴伙伴,这让坦桑尼亚政府动了心。 那会儿他们还高调强调要搞 “多元化合作”,甚至搬出 “债务陷阱” 的说法,仿佛找到了更优的合作路径。 可现实很快给了坦桑尼亚一记耳光。英日的承诺说得漂亮,真到执行阶段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日本抱怨本地劳动力效率低,协调问题一大堆,英国的设计方案改来改去,预算超支严重。 更让人意外的是,直到 2025 年 8 月,日本也就搞了些短期培训之类的小额合作,英国承诺的 “基础设施基金” 喊了六年都没到账,连份正经的书面合作方案都没提交过。港口现场好几年基本没变化,烂尾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英日后来干脆闹起矛盾,双双退出了项目。 项目一停,坦桑尼亚的损失肉眼可见。2020 年受项目停滞和疫情的双重影响,该国 GDP 增速一下跌到 2%,比之前的 7% 差了一大截,即便后来慢慢恢复,2024 年的增速也才 5.5%,落后于东非地区 6.1% 的平均水平。 外贸这块更惨,2019 到 2021 年的外贸额直接少了 12%,原本盼着港口带动生意的渔民,收入比预期少了三成多。最要命的是外资信心跌了,2019 到 2021 年的外资流入直接少了 40%,那些原本想过来建工厂的企业全打了退堂鼓。 直到 2021 年马古富力去世,新总统萨米亚・苏卢胡・哈桑上台,事情才出现转机。哈桑政府更务实,很快就看清了英日承诺的虚实,也想起了中国之前修坦赞铁路、建电厂的投入都是实打实的,于是主动找中国谈重启合作。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终于在 2025 年 2 月达成共识,坦桑尼亚港务局和中国、沙特、埃及三国企业签了谅解备忘录,项目总预算提到了 220 亿美元。 这次的合作条款更灵活,中国放弃了 “99 年整体使用权”,改成 “多方协作 + 分阶段开发”,坦方直接控股战略设施。现在去巴加莫约港看看,深水泊位工程已经启动,建成后每年能处理 2000 万个标准集装箱,妥妥的东非最大港口之一。 中国工程师还带来了智能港口系统,集装箱能自动识别,卡车能无人驾驶,连装卸桥都装了 “防猴咬” 传感器,毕竟上次停工时,狒狒把光缆当甘蔗啃的教训太深刻了。 港口还没完全建好,周边的变化已经看得见了,隔壁的工业园已经招来三家中国电动车厂,当地年轻人不用再背井离乡找工作。2025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坦桑尼亚的外资流入同比涨了 46.7%,其中中企投资重新回到首位,IMF 也给了肯定,批准了 4.41 亿美元的融资。 这六年的起伏里藏着很实在的道理,中国在坦桑尼亚实打实投了超 30 亿美元,港口、铁路、矿业都有落地项目;英日加起来才不到 3 亿美元,还大多是小额援助之类的 “轻资产” 合作。 就像哈桑总统后来在非盟大会上说的,“与中国的合作需基于长期稳定而非短期博弈”,这句话大概就是坦桑尼亚用六年时间换来的最真切的教训。 只有努力减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差距,早日实现政治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自由贸易才能不受到任何政治施压的影响。
第一个冲向加沙的军队,不是阿拉伯国家军队,也不是伊朗军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
【190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