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联合创始人哈桑的儿子摩萨布表示,巴勒斯坦国永远不会存在,因为它是一个“人为的构造”。他发表上述言论之际,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建国,而联合国委员会则指责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摩萨布的父亲在巴勒斯坦的地位很高,是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的重要领导人。按照常理,摩萨布应该继承父辈的政治信念,成为民族运动的一员,但他的人生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年轻时,摩萨布被以色列安全总局辛贝特吸收,成为秘密情报员,代号叫“绿王子”。他在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间,帮助以色列抓捕了不少哈马斯的重要人物。 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独特的身份,一手打击了父亲所在的组织。后来他逃到美国,开始以公开身份批判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 这种转变,让他在巴勒斯坦社会眼里成了“叛徒中的叛徒”,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运动有了不同于外界的观察视角。 他既知道组织内部的运作,也明白以色列的逻辑。他的经历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政治大片,身份的转折本身就能解释为什么他说话往往不走寻常路。 在摩萨布看来,所谓的“巴勒斯坦主义”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民族运动,而更像是一种夹杂了政治暴力和邪教思维的集合体。他认为,几十年的战争和宣传,把巴勒斯坦人和哈马斯的界限彻底模糊了,普通民众在无形中被裹挟进了组织的逻辑里。 更刺耳的是,他公开指责哈马斯用战争作为经济工具。他说,哈马斯在“需要钱”的时候就会挑起冲突,甚至毫不避讳地让儿童成为牺牲品,用血换取资金和国际声援。这种揭露听上去冷酷,但如果从他曾经的内部身份来看,这种说法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 摩萨布还认为,巴勒斯坦人一直被“受害者叙事”绑架。他们的民族身份是在战争、流离失所和仇恨中塑造出来的。这样的身份认同没有给人民带来繁荣,反而成为一个沉重的枷锁。 按照他的逻辑,巴勒斯坦人如果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跳出这种身份陷阱,甚至要放弃狭隘的民族认同。这个建议听起来极端,但它反映出一个现实:当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时,空谈建国确实显得很奢侈。 摩萨布这番话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还因为它和国际社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在全世界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其中不乏法国、澳大利亚这样的西方大国。很多人觉得,这是巴勒斯坦迈向建国的重要一步。 但问题在于,承认是一回事,实际运作又是另一回事。巴勒斯坦内部长期存在严重的政治分裂,法塔赫和哈马斯各自为政,一个掌控约旦河西岸,一个掌控加沙地带,几乎成了“两套系统”。 阿巴斯虽然号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但对加沙几乎没有实际控制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国际社会一再承认巴勒斯坦国,它依然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而不是实质上的政权。 经济层面的问题更严重。加沙长期遭受封锁,西岸的发展也非常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看不到未来。 很多巴勒斯坦人选择移民、留学或务工,实际上用脚投票,逃离政治漩涡。这种状况让“国家”更像是一种象征,而不是现实生活的依托。 这也印证了摩萨布的观点:没有统一的政权、没有经济自立、没有社会共识,光有一张“国家承认书”,并不能改变巴勒斯坦的现实。 摩萨布的言论在巴勒斯坦社会自然被视为背叛。毕竟,他不只是批判哈马斯,还直接否定了整个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核心目标——建国。在不少巴勒斯坦人眼里,这样的人已经完全站在了对立面。 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他的声音也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提醒。外界往往把巴勒斯坦描绘成单纯的受害者,却很少去深挖内部的政治腐败、宗教极端化以及权力斗争。 摩萨布虽然极端,但他至少揭示了冲突的另一面:如果巴勒斯坦内部不做出改变,光靠外部的承认与同情,是无法真正建成一个运转良好的国家的。 中国多年来一直强调“两国方案”,反对一切极端主义和暴力行为,这也是一种务实思路。因为无论是摩萨布的极端否定,还是部分国家的一厢情愿,都没法真正解决巴以问题。只有在内外合力下,巴勒斯坦才可能找到未来。 摩萨布的经历本身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巴以冲突的复杂性。他既是哈马斯领导人的儿子,又是以色列的秘密情报员;他既懂巴勒斯坦的痛苦,也清楚内部的黑暗。正因为这种双重身份,他说的话才会显得刺耳,却又不可忽视。 他否定巴勒斯坦建国,未必就是答案,但至少提醒世人:国家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纸“承认”就能落地的。真正的国家,需要统一的权力、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的共识。否则,再多的国际承认,也只能停留在象征层面。
特朗普怒怼记者:哈马斯将婴儿切成碎片,你可以忘,但我做不到!哈马斯不代表
【100评论】【11点赞】
月岩
杀!背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