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个拉一个,中国这招显智慧。俄媒今日引述路透社报道,中国央企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采购了9艘货船、总计54万吨的油菜籽。这笔交易相当于中国去年油菜籽进口总量的8%。中国此举正值北京上月以反倾销为由向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关税之际。 说起这事儿,得从全球油菜籽贸易的格局说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去年全年进口量达到640万吨,价值约34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加拿大一直是这个市场的老大,占了中国进口的九成以上份额。澳洲呢?它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但因为之前的中澳关系一度紧张,从2020年起,中国对澳洲油菜籽的进口基本停摆了。结果呢,加拿大一家独大,价格说涨就涨,供应也越来越依赖单一来源。这对咱们国内的饲料和食用油产业来说,风险不小,总不能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里吧。 今年情况变了味儿。加拿大那边先动手,从去年8月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税率高达100%。这明显是针对咱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围堵,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说这是为了保护本国就业和环境标准。可话说回来,这关税一加,加拿大自己的农业出口就得跟着遭殃。中国商务部没闲着,今年3月启动了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理由是加拿大产品低价倾销,损害了国内产业。调查进行到8月12日,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加拿大油菜籽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从8月14日起,所有加拿大油菜籽进口都得缴纳75.8%的保证金,当作临时反倾销税。这税率不低,直接让加拿大出口商的成本飙升,竞争力一下子就弱了。 中粮集团的动作来得正好,就在关税落地没几天,他们就敲定了这笔大单:9艘货船,每艘6万吨,总共54万吨澳洲油菜籽。价格含运费控制在每吨600美元以下,计划从今年11月到明年1月陆续装运。这批货相当于中国去年总进口的8%,规模不小,但更重要的是时机。路透社援引贸易消息人士的话说,这笔交易让澳洲西澳州的农户提前锁定了明年收入,港口堆场里的油菜籽堆得像小山一样,卡车队忙着运货。澳洲出口商乐坏了,因为这标志着中澳油菜籽贸易正式重启,时隔五年后规模化合作。 为什么选澳洲?一方面,澳洲油菜籽质量稳定,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咱们的压榨和饲料加工。另一方面,中澳关系这两年在回暖,7月就有框架协议的苗头,澳洲供应商试运了15万到25万吨的货,这次中粮直接放大订单。加拿大和澳洲都是美国盟友,但俩国在对华贸易上走的不一样。加拿大跟风加税,澳洲则低调修复关系,抓住机会填补空缺。这就形成了竞争: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份额从94.8%直线掉,澳洲顺势上位。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中国从加拿大进口401万吨油菜籽,现在转头澳洲,全球贸易格局开始洗牌。 这笔采购对中国来说,是个实打实的多元化举措。油菜籽是饲料原料大头,进口依赖单一,价格波动就容易传导到猪肉、鸡蛋这些民生价格上。关税一加,加拿大货成本高了,中国企业自然得找备胎。澳洲货不光便宜,还能分散风险,避免供应链卡脖子。商务部9月5日又宣布延长反倾销调查到2026年3月9日,给双方缓冲时间,但也等于告诉加拿大:谈判得拿出诚意,别总想着单方面加税。加拿大农民那边压力山大,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期货价格下滑,农户开始转向欧洲和越南市场。可越南饲料商刚开始小批量买加拿大菜籽粕,规模有限,远补不了中国这个大买家的窟窿。加拿大农业部估计,这波关税让出口损失上亿美元,农民收入直降20%。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事儿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博弈逻辑。中国作为进口大国,手里有选择权,但从来不搞无谓对抗。加拿大加税,本意是护航本国产业,结果砸了自己的脚。澳洲呢,学聪明了,不卷入大国摩擦,专注产品和市场,订单就上门了。这不光是油菜籽的事儿,还牵扯到电动车、钢铁这些领域的连锁反应。中加争端从去年拉开,今年升级,加拿大还把锅甩给中国,说关税是中方报复。可事实是,加拿大先动手,中国反制是按WTO规则走的反倾销程序,调查证据充分。 澳洲这边,出口量稳步爬升。西澳和南澳的农场主加班加点,收获季的产量预计能多出10%。中粮的订单不只填了缺口,还拉动了澳洲物流和港口业。全球油菜籽市场,本来加拿大占六成多份额,现在澳洲有机会抢第二把交椅。中国进口渠道多起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能分一杯羹,但澳洲的地理位置近,运费低,更靠谱。长远看,这有助于稳定全球价格,避免加拿大一家独大的垄断。 加拿大那边,总理特鲁多9月上旬表态,说会努力解决油菜籽贸易问题,暗示谈判大门没关死。但中方态度清楚:互惠互利,别总想着占便宜。延长调查期,就是留空间,但也警告别拖太久。越南和欧盟开始捡漏加拿大货,可这些市场小,消化不了全部产能。加拿大油菜籽协会抱怨,说中国市场占他们出口的40%,丢了就等于丢了饭碗。事实证明,贸易战没赢家,加拿大农民最先感受到痛。
打一个拉一个,中国这招显智慧。俄媒今日引述路透社报道,中国央企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
恰似江楼月
2025-09-25 22:32:41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