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干涸了43年,如今又流水了,是什么原因让它重新复活? 提到内流河,我们一定会想到塔里木河,不错,塔里木河确实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河。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们国家第二大内流河是哪条呢?它就是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的黑河。 这个黑河和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可没有什么关系,人家黑龙江的黑河是地名是城市。 而咱们说的这个黑河是一条河流,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河,在古代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弱水”。 黑河全长约928至948公里,流域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 它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脉的八一冰川,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最终注入内蒙古的东居延海。 从数据上看,黑河也挺气势磅礴的,但是作为咱们国家第二大内流河,在历史上它曾多次断流,河床都裸露了出来。 这也导致全靠接收黑河流水的东居延海直接干涸,进而让当地的生态环境直接退化。 那为什么来自祁连山冰川融水的黑河会几经干涸?现如今它又怎么会起死回生了呢? 其实黑河的几经干涸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自然因素,还有一个是人为因素。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祁连山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再加上黑河流域范围内处于一个干旱地带,流域内的降水量远不及蒸发量,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其次,黑水流域一直是我国各个主要朝代非常重视的一块区域,西汉时期为戍边屯垦,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再加上大明王朝因为要在河西走廊围攻黑水城里的元军,明军直接将城边的弱水河筑坝截流。 这也导致城内水井干涸,守军被迫弃城突围,官兵或战死或向明军投降。 而筑坝则使弱水改道北流,致使古居延海干涸,所以说屯垦和战争,也直接导致了黑河流域生态的变化。 而到了上个世纪的50年代,人口开始增多,大量的人口来到黑河流域进行农业种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压力增大,中游地方用水量也大增。 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中游地区开始大量修建水闸水库蓄拦河水。 可让人心痛的是,这些地方没有把宝贵的水源合理利用,反而还极度的浪费。 60年代后,中游张掖地区因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农田灌溉采用低效漫灌方式,部分工厂无规划直接从河道取水。 就这样,宝贵的水资源就这么被大量的抽取,严重的浪费掉,这也让流入到下游的水量日渐减少,下游河道开始出现间歇性断流。 下游河道断流天数从最初的100天增加到200天以上,最终下游330公里干流完全断流。 流域内的绿洲面积锐减,胡杨林开始枯萎、沙漠面积开始扩大。 1992年,由于长期没有黑河水的补充,东居延海也彻底消失了。 这个地方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到了京津地区,光是2000年一年,额济纳就爆发了27次沙尘暴,沙尘暴还径直吹到了京津的上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国开始下定决心要恢复黑河的生态。 要想恢复黑河流域的生态,就得让黑河的水重新流起来。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中上游的黑河水自然的流淌到下游,将中游沿线所有的取水口全部关闭。 可是由于干旱时间太久了,从中上游流下来的黑河水并没有到达终点,而是在中途全部被干涸的土地喝掉了。 就这样一直到2002年,黑河曾经干涸的河床喝饱了,黑河水流才流到了东居延海。 可是首次进水后又再次干旱,直到2005年,稳定的流水才让已经干涸了43年的东居延海起死回生。 黑河流域的生态恢复了,中游的农业灌溉也采取了科学的节水灌溉方式,这也让当地的农业走向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 黑河的起死回生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让两岸的植被得到了恢复,也让当地的地下水位得到了回升。 同时,一片片焕发着生机的绿洲,也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来此游玩,这也给当地带来了实打实的旅游经济效益。 可以说黑河的生态恢复,直接把黑河流域内的经济都一起带动起来了。地理 地理科普
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干涸了43年,如今又流水了,是什么原因让它重新复活? 提到内流河
品读人生意义
2025-09-25 18:27:44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