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南经济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中国这个隔壁巨人。双方产业100%同赛道,中国还把终点线往前挪了十公里。 最近越南媒体的报道里,总能看到对中国经济的复杂讨论,不少文章直白地说 “越南经济所有的焦虑,都来自隔壁的中国巨人”。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了解两国产业布局的人都知道,中越现在几乎是 100% 的产业同赛道竞争,更让越南头疼的是,中国还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相当于把原本就有差距的 “终点线” 又往前挪了十公里,这种压力让越南的经济焦虑越来越明显。 先看越南最依赖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和纺织这两大支柱产业,几乎和中国完全重叠。越南的电子组装厂主要承接手机、电脑零部件的加工业务,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在越南北宁、海防的工厂,每年能生产上亿部手机。 但这些工厂需要的核心零部件,像芯片、显示屏、高端摄像头,90% 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之前越南想推动 “本土供应链替代计划”,花了三年时间扶持本地企业生产充电器、外壳等简单配件,可成本比从中国采购高了 15% 还多,最后不少工厂还是悄悄换回了中国供应商。 而中国这边,不仅能自主生产全链条电子元件,还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领域不断突破,比亚迪、华为这些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让越南企业连追赶的节奏都很难跟上。 纺织业的情况更典型。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每年出口额超过 400 亿美元,可纺织业需要的棉花、化纤等原材料,70% 依赖从中国进口;染整、印花等关键环节的设备,也大多是中国产的。 越南曾试图从印度、巴基斯坦进口棉花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结果发现这些棉花的纤维长度和均匀度都不如中国棉花,导致面料质量不稳定,反而被欧洲客户退货。 更让越南纺织企业焦虑的是,中国现在已经在推广 “绿色纺织” 技术,用生物基纤维替代传统化纤,还研发出了无水染整工艺,不仅环保还能降低 30% 的生产成本。这种技术优势让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越南原本靠低成本获得的订单,最近两年被中国企业抢走了不少。 除了传统产业,越南想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领域,也和中国撞了个正着。越南计划到 2030 年把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到 30%,可光伏组件、风电设备这些核心产品,中国的产能和技术都稳居全球第一。 越南去年招标的几个光伏电站项目,中国企业凭借更低的报价和更短的交付周期,拿下了 70% 以上的订单。越南本土企业想生产光伏组件,却发现从硅料提纯到电池片制造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自己只能做简单的组装,利润被压得很低。 而且中国还在不断布局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隆基的光伏技术,都在持续拉大与越南的差距,让越南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处处受限。 越南媒体还提到,中国的产业升级不仅是技术上的领先,还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比如在长三角地区,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想采购模具,周边 30 公里内就能找到供应商;需要物流运输,当天就能通过高铁或港口送到全国。这种 “一小时产业圈” 的效率,越南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越南的工业园区虽然也在完善配套,但零部件供应商分散在不同省份,运输成本高不说,交货周期还得延长 3 到 5 天。在讲究 “快反生产” 的今天,这种效率差距让越南企业在国际订单竞争中很吃亏。 更让越南焦虑的是,中国还在通过 “一带一路” 合作帮助东南亚其他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比如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这些项目让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原本流向越南的部分制造业订单,开始向这些国家转移。 越南媒体在报道里无奈地说,中国不仅自己跑在前面,还带着周边国家一起加速,越南要是不能尽快找到突破点,很可能会在产业竞争中被越甩越远。 现在越南的经济焦虑已经体现在数据上,今年前五个月,越南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 8.5%,其中电子和纺织品出口的降幅都超过了 10%;外资企业在越南的新增投资也同比减少了 15%,不少外资企业开始把部分产能迁回中国或转移到其他国家。 越南媒体的报道里满是对未来的担忧,毕竟面对中国这个 “隔壁巨人”,在产业同赛道竞争的情况下,想缩小差距甚至超越,难度越来越大。 以未来的中南半岛与南海,决定权看似有很多玩家,但真正决定走势的,只有一个核心变量:中国的综合国力,会不会继续上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越南最理性的选择只有一个,接受现实,学会适应。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20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