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可以这么聪明?”广东,一男子为了应对台风“桦加沙”,住在15楼的他,买了一堆方钢、玻璃吸盘,自己组装防台风,预防把玻璃给吹进来,而玻璃吸盘可以防止它被吸出去,方钢加螺丝,比那些贴胶布,贴米字贴的好多了。 9月的广东沿海,空气里早早就飘着一股紧张劲儿。 台风“桦加沙”的预警一挂出来,街头巷尾的人都动了起来。 便利店的矿泉水被搬空,小区楼下有人扛着沙袋往家运,家家户户的窗户上,很快贴满了“米”字形的胶带。 在满城忙着“贴胶带、防碎玻璃”的身影里,家住15楼的老陈却扛着几根黑亮亮的方钢回了家。 路过的邻居探头看了看,打趣说“老陈,你这是要给窗户装栏杆啊?” 他笑着摆手:“比栏杆管用,这是给窗户装‘盔甲’呢,等台风来就知道了。” 老陈会这么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被去年的台风“吓怕了”。 那会儿他刚搬来这栋高层,没经历过强台风,听别人说贴胶带就行,就随便在窗户上贴了几道。 结果台风来的那晚,他才算见识到15楼的风有多“凶”。 窗外的风声跟野兽吼似的,巨大的落地窗“哐哐”直晃,玻璃上的胶带被吹得卷了边,整扇窗像随时要被撕下来。 他根本不敢睡觉,把老婆和上小学的儿子拉到客厅最里面的墙角,自己搬了个凳子坐在窗边,眼睛死死盯着那扇晃个不停的玻璃。 当时就怕玻璃碎了,风裹着雨、带着碎片冲进来,孩子还在旁边哭,我手心全是汗,心里就念着‘千万别出事’。 老陈后来回忆起那晚,语气里还带着点后怕。 熬到天亮风停,家里还是遭了殃:窗户没碎,但缝里渗进来的雨水泡坏了地板,墙皮也发了霉。 光是换地板、刷墙、补窗户缝,前前后后花了快两千块。 钱花了心疼,可更怕的是下次台风再来,万一玻璃真碎了,伤着人怎么办? 从那以后,老陈就暗下决心,下次台风来之前,一定要做个“靠谱点的防护”。 这次“桦加沙”的预警一出来,老陈没像邻居那样急着找胶带,而是先去了建材市场。 老板见他买方钢和吸盘,疑惑地问,贴胶带不就够了?买这些多麻烦。 老陈笑着说,去年贴过,15楼的风根本顶不住,还是这硬东西靠谱。 他特意挑了加厚的方钢,敲上去“当当”响,又选了承重力强的工业级吸盘。 回家组装那天,老婆在旁边递螺丝刀,儿子蹲在一边看,时不时问,爸爸,这是给窗户穿盔甲吗? 老陈点点头,手里的活没停,先量好窗框尺寸,把方钢裁成合适的长度,再用螺丝一圈圈拧在窗框上,拼成一个“田”字架。 接着把吸盘往玻璃上按,“啪”的一声贴紧,再用绳索把吸盘和方钢连起来。 方钢能顶住风,不让玻璃往屋里吹;吸盘能拽住玻璃,防止被风吸出去。 他边装边解释,额头上渗了汗,却没停下。 一个多小时后,最后一颗螺丝拧紧,老陈站起来推了推窗户,以前轻轻一推就晃的玻璃,现在纹丝不动。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看着自己的“杰作”,终于松了口气,这下好了,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 老陈的这套防护装置,被邻居拍下来发到了网上,很快引来了不少讨论。 有人说“高手在民间,这动手能力真强”,还有住在沿海高层的网友留言,太懂这种怕了!每次台风都感觉房子在晃,有了这个,安全感直接拉满。 也有人说,其实台风区的房子不该装这么大的落地窗,好看是好看,台风天太危险了。 这些话老陈都看了,他没反驳,只是觉得,普通人面对台风,不一定只能“躲”。 与其等台风来的时候担惊受怕,不如提前多想想办法,哪怕麻烦点,只要家人安全,就值了。 面对灾害,普通人的力量或许不大,但只要肯主动思考、肯动手,就不用“听天由命”。 比起害怕,不如行动;比起听天由命,不如主动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安全的墙。 信息来源:杭州网2025-09-24发布视频
“人怎么可以这么聪明?”广东,一男子为了应对台风“桦加沙”,住在15楼的他,买了
拾九观人间
2025-09-25 14:44: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