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彭帮怀,“毒教材“吹哨的第一人。 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9-25 14:44:02

他叫彭帮怀,“毒教材“吹哨的第一人。 在教材纠错苦缠14年,22场官司,一次都没有赢过,但仍旧初心不改,被誉为教科书的守护者。 2006年的一次课堂,成了他跟教材较上劲的开端。当时他在自己的作文培训班上课,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个奇怪的情况:有个孩子写省略号,把六个点拆成一格四个、一格两个,他当即指出错误,可孩子梗着脖子说“书上就是这么印的”。 彭帮怀翻出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一看,果然跟学生写的一模一样。没过多久,又有学生把冒号和双引号挤在同一个格子里,理由还是“课本教的”。 这下他坐不住了,翻出1993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标点标准,又专门咨询了总署的人,确认课本里的用法就是错的。 可家长不买账,找上门来理论:“升学考试都按课本判,就算错了也是对的!”最后彭帮怀没法子,给那名学生退了120块学费,要知道当时他的培训班总共才20来个学生,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但这事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孩子们刚开始学知识,就被带偏了,这可不是小事。” 搁别人可能也就算了,彭帮怀偏要较这个真。他把苏教版三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逐字逐句啃了一遍,光标点符号就找出63处错误。 他赶紧给国家语委、出版社打电话写信,结果全石沉大海;找《咬文嚼字》编辑部请教,对方只含糊地说“教材的事不好说”。绕了一大圈,他连管教材的到底是哪个部门都没问明白。 最后他试着往央视3・15晚会投诉,问题转去南京鼓楼分局后,出版社倒是给了回应,说请教了《标点符号规范用法》的起草人厉兵,专家说教材没问题。 可没过多久,彭帮怀发现新版教材里偷偷改了42处错误,剩下的那些依旧原样保留。 这一下,他的“挑错”瘾彻底被勾起来了,从标点扩大到字词、语句甚至著作权。苏教版《石灰吟》里“千锤万凿出深山”变成“千锤万击”,他较真;《盘古开天辟地》里苏教版写盘古睡了十万八千年,人教版却是一万八千年,他也较真。 眼瞅着反映没用,彭帮怀想起了法律,觉得这是最讲规矩的地方。2006年他第一次起诉,把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南省新华书店和教育部一起告了。 结果法院压根不受理,那会儿全国都没法院接过这类案子。律师劝他别告教育部,不然连立案都难,他只好调整被告,可即便立了案,官司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14年里,他在郑州、南京、北京的法院打了22场官司,开庭的只有11次,没一场赢的。 败诉理由翻来覆去就那几条:教材经过教育部审定,没有鉴定机构能证明有质量问题,甚至还有法院说他重复起诉,犯了“一事不再理”的规矩。可他心里门儿清,压根就没有专门鉴定教材对错的行业标准,这官司从一开始就难赢。 出版社也找过他和解,6个人跑到郑州,在图书大厦楼下的宾馆里拿出和解书,说给960块劳务费让他撤诉。彭帮怀扫了一眼就拒绝了,不到20分钟就走了:“教科书对错是原则性问题,改了才行,给钱没用。” 虽说官司全输了,但彭帮怀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他跟人教社打的3场官司,硬是倒逼对方发了致歉信,给学校送了勘误表,承认了6处错误,尽管他实际找出了37处,但这已经是头一个认错的出版社,后来人教社还帮他出版了一本作文书。 更让他意外的是,2015年他申请教育部公开教材审定信息,居然查出苏教版2015修订本改了19篇课文,却没向教育部报备,这可是违反《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 他立马在法庭上追加诉讼请求,要求召回“非法出版物”,虽然最后还是没赢,但这事把教材修订的漏洞摆到了明面上。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彭帮怀还是改不了挑错的习惯,手边总放着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页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有人说他傻,22场官司耗钱耗力,赢不了还不撒手;可他总重复那句话:“教科书出错,是一种文化丑恶,我没法接受孩子们在成长阶段被误导。”现在提起他,不少老师和家长都竖大拇指,说他是真正的“教科书守护者”。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

3
2025-09-25 17:18

他挑出来的错,个别是真的错了,绝大多数没错但是他认为错了。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