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教授走了, ​他最大的遗憾, ​不是没有和太太子女告别,而是他带领的土人公

苏柒小文 2025-09-25 13:02:40

俞孔坚教授走了, ​他最大的遗憾, ​不是没有和太太子女告别,而是他带领的土人公司600多人,还有很多计划没有实现。 那些计划里,有10月就要启动的“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项目, 电脑里还存着没画完的方案草图,线条里全是对母亲河的牵挂。 还有和巴西团队合作的纪录片《海绵星球》,出事当天他刚说“探秘刚刚开始”。 没人想到,这个62岁的老人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停下脚步。 1995年他攥着哈佛博士学位回国,拒绝了美国的高薪邀约, 只带着一箱子手稿,心里装着“让城市向自然低头”的执念。 最初那些年,他的“反规划”理念被不少人嘲笑。 有人说他那套“农民经验”落后,甚至造谣他是“美国间谍”, 可他咬着牙创办土人设计,把600人的团队带成了生态修复的铁军。 他从不把理论挂在嘴上,而是扎进工地里找答案。 金华燕尾洲公园吞下过百年一遇的洪水,上海后滩公园把劣Ⅴ类水滤成Ⅱ类, 曼谷的旧烟草厂被他改成能调蓄旱涝的“生物多样性教室”。 这些项目藏着他的“大脚美学”——不搞假山喷泉的假精致, 而是让湿地自己蓄水,让草木自然生长,让城市学会“呼吸”。 巴西总统卢拉说他的“海绵城市”是全球典范,这话半点不掺水。 他的遗憾从不是个人的。土人公司还有640多个在建项目, 从墨西哥城的水危机治理到喀山的牛轭湖修复,每一个都连着地球的“毛细血管”。 他曾在潘塔纳尔追问:“最后的伊甸园在退缩,人类去哪找希望?” 这追问成了未完成的遗嘱。那些被他影响的学生还在做GIS模型, 土人团队会接着画完黄河的草图,“反规划”的种子早已在200多个城市扎根。 他走了,但那些能吸水的公园、会呼吸的河道,都是他留下的纪念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