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罗斯的气,中国的炉,钱不走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率九成以上——这叫务实,不叫站队。 沙俄当年割走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笔账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江东六十四屯的惨案,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伤疤。 它时刻提醒我们,国家弱,就要挨打,连尊严都保不住。 后来,苏俄一度说要还,要把不平等条约都废了,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又给我们上了一课,国际关系里,承诺当不了饭吃,只有实力才靠得住。这本旧账,我们没忘,也忘不了。 但眼前的现实利益也算得很清楚。如今的世界格局里,我们需要俄罗斯。 国家要发展,能源是头等大事。当国际能源市场风云变幻,西伯利亚的天然气通过管道稳稳地输送过来,这对我们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中俄的贸易额年年都在涨。更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用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这既帮了他们缓解制裁压力,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让咱们在世界金融体系里能多一分主动权。 我们卖给他们工业品,他们卖给我们矿产和农产品,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把双方紧紧绑在了一起。 有人会问,为了眼前的利益,就忘了过去的屈辱吗? 恰恰不是。正是因为过去痛得太深,我们今天才要把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实在。 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都看作是战略对手。如果俄罗斯被彻底压垮了,下一个集中火力对付谁?答案很清楚。 跟俄罗斯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是因为感情好,而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为我们自己争取一个更有利的位置,留出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 这都是从“弱国无外交”的血泪教训里学来的。 所以,历史旧账和现实利益这两件事,从来就不矛盾,它们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其实这种事以前也发生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难道我们忘了抗美援朝的牺牲,忘了美国长期的封锁吗? 当然没有。但在那个时候,苏联的威胁太大了,和美国接触是打破外交孤立、争取发展机会的最好选择。 那次握手,同样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冷静判断,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极其宝贵的外部条件。 今天的情况,和当年有相似之处,只是核心矛盾变了,我们的策略也得跟着变。 国家利益才是唯一的标准。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我们中国人现在心态很成熟。 历史的屈辱,我们记在心里,这是底线。现实的利益,我们抓在手里,这是生存的保障。 我们不感情用事,也不被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迷惑。我们清楚地知道,走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今天,我们合作买来的每一方天然气,做成的每一笔生意,争取到的每一点发展空间,都是在为历史的旧账“还债”,都是在为我们自己和后代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记住过去的痛,就是为了把今天的路走得更好。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退役上校安德烈·别兹鲁科夫称:“如果我们现在不清算乌克兰,未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