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完全没有理由替美国收拾残局。美国的问题只能由他们自己负责解决,中国并不承担为美国善后、填补窟窿的责任。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堆到36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最近一年要再融资的短期债券更是高达七万多亿。 连国际评级公司都撑不住了,全都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十年期、三十年期国债的利率一天比一天高,债券被抛售,这事不光美国自己心里没底,全球投资者也开始担心。 股市、债市都乱成一锅粥,避险情绪高涨,钱都往别处流。 美国政府内部的财政赤字越积越大,两党围绕债务上限吵得不可开交。 高福利、减税,预算漏洞补不住,社会保障和医疗支出成了无底洞,谁上台都没法根本解决。 你想开动印钞机维持低利率,结果就是高通胀,只能硬着头皮撑着,轻举妄动就进“债务和通胀双杀”的恶性循环。 巅峰那会中国一度持有一万三千亿美元美债,而到了今天,手上只剩七千多亿美元,买债的热情本来就一天天淡下去。 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外汇资产被西方冻结成了一个大警告,中国手里那么多“海外存款”,万一哪天说断就断,直接关系国家安全。 与其单压在美债,不如多元分散一些,黄金、其他主权债券、更多货币的配置逐渐增加,美债的份量不如从前。 央行一边减持美债的同时,加码买入黄金,数据显示去年的黄金增持比过去十年都积极。 中国面临的不只是金融层面的考量,贸易制裁、技术封锁、投资审查,美国一边不停打压,一边还指望中国托举美债,这种“不对称的期待”在现实面前已经站不住脚。 维护自身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优先级,中国宁愿把钱放得更分散一些,也不会再无条件当救世主。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债的“全球粉丝”队伍缩水明显,曾经日本、中国是最大买家,现在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主力资金逐渐收回来。 美国不得不靠国内养老、保险、地方财政等机构自己兜底,外部钱“托底”的能力下降,美国政府扩表的底气自然也削弱了不少。 美国如果还想靠发债维持财政运转,唯一的路要么是让国内机构继续接盘,要么就是硬撑着高息找买家,财政成本只会越来越重。 美国其实也想自保,比如调整税收、控制支出,但两党在这里面谁也不服谁,减税还是加税、紧缩还是扩张,议会常年拉锯,没什么过硬的结果。 指望制定几个新法案拯救财政,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眼下的局面,是美国自己制造的,已经没什么理由让别人为此兜底,尤其是中国,风头转变得快,也很清楚自己的利益在哪里。 过去大家讲美债无风险,是世界的压舱石,如今连避险功能都打了折扣。 流向黄金、新兴债券、多货币的趋势日渐清晰,金价一再被推高,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策略变化很大,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全球统治力早已没有过去那么无可动摇。 如果美国自身不收敛,财政无底线扩张,债市只会更加动荡,美债再也不是全球资金的唯一港湾。 减持美债不是情绪化决策,而是审慎评估形势后的必然选择,多元资产配置、维护外汇安全线、加强以国内金融为核心的稳定防护,变成政策底色。 谁家债谁自己还,谁制造风险谁兜着,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没人再愿意无条件给美国擦背买单,中国这次不会,也没必要“出手相助”,美债危机的后果要由美国自己承担。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美国国债总额已升至36万亿!》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