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去开会,萧克对他说:“配枪不错。”高志远把手枪交给萧克,谁知萧克却下令:“抓起来,杀了!” 1939年春,萧克被派往平西,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 赴任时,萧克没有带部队,只带了参谋长程世才和100多名抗大学员随行。 当时,平西有3支部队,分别是宋时轮支队、邓华支队和高志远带领的冀东抗联支队。 1年前,高志远领导了冀东抗日大暴动,并组建了冀东抗联,由他本人担任冀东抗联的总司令。 冀东抗联一度发展到了7万多人。 1938年底,在日军的残酷扫荡下,冀东抗联伤亡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高志远只好率残部去了平西休整。 冀东抗联的战士多是冀东子弟,他们迫切地想打回家乡,在家乡抗日。 宋时轮、邓华曾和高志远并肩作战过,两人向高志远保证,只要冀东抗联整训好了,就让他们返回冀东抗日。 原本高志远率部返回冀东,只需要宋时轮、邓华同意即可,但现在萧克来了,并且冀东抗联还划入了冀热察挺进军,这样一来,萧克就成了高志远的上级,高志远想返回冀东,就需要萧克同意。 萧克到平西时,冀东抗联已经在平西休整了好几个月,高志远认为,重返冀东的时机已经成熟。 所以高志远就多次找到了萧克,向他提出了率部返回冀东抗日的想法。 谁知高志远的每次申请,都被萧克拒绝了。 萧克之所以拒绝,是担心高志远带冀东抗联支队走后,他直辖的兵力会减少。 除此之外,萧克认为,冀东的日军实力太强,如果太早返回冀东,无异于“自杀”。 萧克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主张先在平西站稳跟脚,进行整训,等实力强大了再返回冀东。 一个迫切想返回冀东,一个想在平西整训,这就使得两人产生了矛盾。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萧克收到了密报,有亲信举报高志远和北洋军阀吴佩孚有秘密往来。 当时,吴佩孚拒绝与日军合作,保住了民族气节。 然而,在日军的宣传下,外界普遍认为,吴佩孚已经投日。现在,高志远秘密与吴佩孚联系,又迫切地想返回冀东,这就让萧克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他认为,高志远之所以和吴佩孚联系,之所以想返回冀东,是“企图叛变投敌”。 但实际上,高志远之所以找吴佩孚,其实就是为了寻求一些经费支持。 对此不知情的萧克,就误解了高志远。 1939年4月下旬,萧克设宴邀请了高志远。 高志远毫无防备,就去见了萧克,见面后,萧克看到高志远腰间挂着手枪,而高志远又是出了名的神枪手,为了卸掉他的枪,萧克看了一眼他腰间的手枪,说:“这枪不错。” 高志远还以为萧克真的看中了他的手枪,就主动把枪递给了萧克:“司令员喜欢,就送给你了。” 等高志远交了枪,萧克却突然下令:“抓起来,杀了!” 就这样,高志远被抓了起来,萧克还马上召开了公审大会,准备当众将高志远枪决。 宋时轮、邓华等曾经和高志远并肩作战的将领,都深知高志远的为人,他们知道,高志远不可能叛变投敌,就纷纷替高志远求情。 两人还提出,哪怕高志远真的有错,也应该送去延安审问,而不是就这样杀了。 总之,宋时轮、邓华都想保住高志远的命。 但萧克却坚持处决高志远,随后,高志远就被萧克下令处决,年仅32岁。 高志远被枪决后,冀东抗联几千名将士因为不满和恐惧,都脱离了挺进军,宋时轮、邓华对这种处理方式不满,也选择了离开。受此影响,冀热察挺进军实力锐减,并在1942年被撤销编制。
1939年,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去开会,萧克对他说:“配枪不错。”高志远把手枪交
寒星伴月念情长
2025-09-24 16:55:05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