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际主流媒体都在关注中方的一个重大政策宣示。那就是在联合国举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期间,中方正式宣布“在世界贸易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其实这事儿表面看是咱们主动放弃“特殊照顾”,实际上藏着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和对全球治理的深层考量。 先得弄明白这所谓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到底是啥,简单说,就是世贸组织给发展中国家的“缓冲带”,比如开放市场的节奏可以慢一点,履行规则的期限能长一点,还能享受技术援助之类的支持。 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确实靠这些待遇逐步适应了全球贸易规则,不用一下子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这在当时是符合实际发展水平的。 但这次说的是“不寻求新的”,意思是以前已经享有的权利不受影响,只是未来谈判里不再要新的优惠了,这和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完全是两码事。 商务部的官员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身份没变。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看看国内的实际情况就知道,虽然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时间,人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小差距。 这些实实在在的情况,决定了中国没法一下子摘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也没必要硬撑着往发达国家堆里挤。 毕竟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不只是享受待遇的凭证,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的立场根基。 那为啥要主动提这一茬?说白了,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主动担当,也是给混乱的多边贸易体制递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闹得厉害,有些国家动不动就搞贸易战,把世贸组织的规则当摆设,导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 中方这个表态,等于是在告诉世界,自己愿意用更成熟的姿态参与规则制定,不靠着“特殊身份”搞特殊化,这样既能堵住一些国家的嘴,也能更有底气地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 以前总有些发达国家拿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说事儿,觉得中国占了便宜,现在中方主动让渡部分权利,反而能更有力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推动世贸组织制定更多偏向发展的规则。 这可不是放弃立场,而是换了一种更主动的方式维护立场。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放弃新的特殊待遇会不会让中国企业吃亏?其实完全没必要,中国的产业链现在已经很完整,企业的竞争力也足够强,不用再靠政策缓冲来保护。 说到底,中方这个表态是一次精准的定位,既没夸大自身发展水平,也没回避大国责任。 它不是放弃发展中国家身份的信号,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愿意以发展中大国的身份,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出一份力。 真正的大国自信,从来不是靠特殊待遇撑着,而是靠实力和担当说话。 参考资料:第一财经《中国在WTO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商务部详解》
9月24日,国际主流媒体都在关注中方的一个重大政策宣示。那就是在联合国举办的全球
观今言史啊
2025-09-24 16:50:18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