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馆!破防了? 9 月 22 日中国海军公开的画面里,歼 - 35、空警 - 600、歼 - 15T 三型舰载机依次从福建舰甲板腾空而起,电磁弹射轨道亮起的蓝光背后,是甲板下方 1800 个储能模块同步释放的能量,这套完全自主研发的系统能在 0.3 秒内把 30 吨重的舰载机加速到起飞速度,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标志着福建舰彻底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线,就在福建舰完成弹射训练的三天前,美军 “里根” 号航母刚结束南海巡航,转头就龟缩在苏比克湾忙着维修电磁弹射器故障。 虽说 “里根” 号还是蒸汽弹射的尼米兹级,但这场景已然透着尴尬 —— 毕竟美国心心念念的电磁弹射技术,本该是他们垄断海洋的王牌。可现实是,中国用常规动力航母玩明白了电磁弹射,美国花了三十年研发的福特级却至今深陷泥潭。 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早成了国际笑柄,美国国会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这套号称 4000 次无故障的系统,实际平均每 272 次就出一次问题,拦阻装置更离谱,平均 20 次回收就故障一次。 更打脸的是,它理论能弹射 41 吨的战机,实际连 30 吨级的 F-35C 都弹不了,因为当初为了压成本,舰上设备根本没按五代机标准配套,现在想补装还得额外掏钱。 更致命的是设计缺陷,四条弹射器共用一个储能系统,一条坏了全趴窝,这哪是作战装备,简直是昂贵的摆设。 反观福建舰,马伟明院士团队搞出的中压直流系统直接走对了技术路线,能量转化率高达 90%,能耗损失只有 5%,比美国中压交流系统 35% 的浪费率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而且 45 秒就能完成充放电循环,实现每分钟弹射一次的频率,单次弹射功耗也就相当于中小城市半小时的用电量,常规动力就能轻松支撑。 更灵活的是,这套系统能智能调节推力,从 5 吨的无人机到 30 吨的歼 - 15T 都能适配,不像福特级连机型都挑三拣四。地面测试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故障率只有 1/3200 次,是福特级的近八十倍。 这种技术代差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要知道美国从 1981 年重启电磁弹射研究,2017 年福特号服役,折腾了几十年至今没形成实战能力;而中国从 2008 年完成原理样机,到 2025 年实现三型机弹射,进度快得让美国措手不及。 更关键的是空警 - 600 的成功弹射,这意味着福建舰战斗群彻底摆脱了对陆基预警机的依赖,成了能独立驰骋大洋的作战单元,再配上歼 - 35 隐身战机和 055 驱逐舰,第二岛链早就锁不住中国海军了。 所以美国驻华大使馆才会在消息发布后,只发了 “转发” 两个字的奇怪微博,后来补加的陆战队训练内容更像欲盖弥彰。网友们在评论区调侃 “被吓到说梦话”“赶紧加班分析视频” 可不是瞎猜,连美国鹰派汤姆・舒加特都得承认 “中国踢出了好球”。 毕竟曾经被他们视作 “专利” 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垄断了几十年的海洋优势开始松动,这种落差感换成谁都得慌。 那些美国网民嘴硬说 “中国复制美国”“只到上世纪 60 年代水平”,可连自家福特号都弹不了 F-35C 的事实就摆在那,这种自欺欺人反倒更显心虚。 从当年的银河号事件到如今福建舰驰骋大洋,中国海军的进步实实在在,美国驻华大使馆那点藏不住的局促,不过是这种实力变迁的缩影罢了。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