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杨振宁特地从美国赶回,看望身患癌症晚期的邓稼先。在谈话中,他问道:“

历史拾遗者 2025-09-24 12:13:51

1986年,杨振宁特地从美国赶回,看望身患癌症晚期的邓稼先。在谈话中,他问道:“你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你多少奖金?” 说起杨振宁和邓稼先,得从他们小时候讲起。两人是安徽老乡,父亲都是清华教授,杨武之教数学,邓以蛰搞美学。两家住清华园西院,门对门,孩子一出门就撞上。杨振宁1922年生,邓稼先1924年,两人差两岁,从小玩到大。杨家书香气,杨振宁聪明伶俐,邓稼先稳重可靠。北平崇德中学,两人先后入学,杨振宁高两级,课间总拉着邓稼先玩弹珠,关系铁得像亲兄弟。那时候北平城里胡同窄窄的,学校操场边槐树荫凉,他们俩就这么磕磕绊绊长大。 抗日战争打响,北平不安全,杨家先南下昆明,杨振宁读昆华中学,后考西南联大物理系。那学校是北大清华南开合并的,竹棚教室,学生席地听课,条件苦但人才多。邓稼先家因父亲肺病耽搁,留北平两年才南下,1941年也进西南联大物理系。战时日机轰炸,教学常中断,两人躲空袭时聊物理,杨振宁画公式快,邓稼先听仔细。同学们给杨振宁起外号杨大头,邓稼先叫邓老憨。抗战赢了,杨振宁1945年毕业直奔美国,芝加哥大学再转普林斯顿研究院,埋头研究粒子物理。 邓稼先毕业后留北大当助教,批作业改卷子,1948年才赴美。出发前写信问杨振宁学校,杨振宁推荐普渡大学,专业好学费低。邓稼先一年多拿博士,同学们叫他娃娃博士。生活紧巴巴,他省吃俭用,1949年暑假去芝加哥找杨振宁,两人合租小屋,散步聊学术。新中国成立消息传来,两人激动得睡不着。杨振宁1950年结婚,继续在美国深造,1957年和李政道拿诺贝尔物理奖,那奖金丰厚,他却总惦记祖国。 邓稼先不一样,1950年8月就回国,当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原子核理论。1956年入党,国家百废待兴,他干劲十足。1958年,钱三强找他谈两弹一星,保密工作,邓稼先已结婚生子,和妻子许鹿希商量后同意。10月,他离开北京郊外基地,从此隐姓埋名,和家人断联28年。基地条件差,没苏联援助,设备简陋,科学家们风餐露宿,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邓稼先带头攻关,理论计算一丝不苟。 两人后来常往来,杨振宁带唱片给邓稼先听贝多芬,忆西南联大旧事。1983年北京见,想骑车逛颐和园,没成行。邓稼先年轻时辐射积累,晚年直肠癌晚期,1985年住院。杨振宁每次回国都去探望,许鹿希说治愈希望渺茫,杨振宁难过,托人找新药。1986年5月,杨振宁又飞回,守床边问奖金。许鹿希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先以为玩笑,确认后敬佩不已。那是1985年国家发1万元特等奖,按等级分,邓稼先拿10元顶格。 6月,杨振宁再去,带鲜花,邓稼先虚弱得说不出话。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62岁。杨振宁发唁电,赞他忠诚纯正,无私贡献是永恒骄傲。逝世前一个月,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头版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广播电台播出,他的事迹公开。邓稼先获全国劳动模范,领奖时说这是集体成果,自己只做一小部分。1987年10月,杨振宁回国,和许鹿希邓大姐去八宝山祭奠,写信说人生几十年,无私奉献民族人民才值。

0 阅读: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