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华国锋虽然确定了永存毛主席遗体,但有个大问题没有解决,按照中国人思维,坟墓要建造在偏僻安静、有树有水,鸟语花香的地方,那么纪念堂建在哪里最合适呢? 华国锋1921年2月出生在山西交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原名苏铸。他从小就读书用功,抗日战争时期投身抗日,1938年参加山西牺盟会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地区,他开展地下工作,组织游击队打击日军。1949年后,他调到湖南湘阴县当县委书记,负责土地改革,推动农民分地。之后升任湘潭地区专员公署专员,管理地区行政,组织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 华国锋逐步升迁,担任湘潭地委书记,领导地方工作,协调工业农业发展。接着出任湖南省副省长,处理省级事务,视察工厂和乡村。之后任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和省委书记处书记,负责统战协调。1971年进入中央,任国务院副总理,参与国家经济计划讨论。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华国锋代理国务院总理,处理日常政务。同年4月正式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9月毛泽东逝世后,他接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领导国家事务到1981年。他主持中央工作,布置军队事务,检阅部队。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遗体处理。会议决定永久保存遗体供后世瞻仰。医疗小组采用防腐技术处理遗体。选址成了关键问题,按照中国人传统,陵墓应在偏僻安静、树水环绕、鸟语花香的地方安放。 10月8日中共中央等联合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堂,华国锋审阅并签字。勘测队测量地形,记录数据。位置定在正阳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朝北设计,打破坐北朝南传统,与天安门呼应。纪念堂方形,边长65.5米,高33.6米,内部水晶棺安置遗体,墙壁镌刻题词。 11月24日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华国锋发表讲话,执锹培土。工人们开工,材料从各地运来,包括四川花岗岩、广东瓷砖、陕西延安松树等。约70万人志愿劳动,施工历时6个月。 华国锋多次视察工地,检查进度。设计组考虑高度尺寸,确保与周边协调。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和其他领导审定毛主席塑像方案。华国锋指示艺术家塑造好形象,让工农兵满意。 1977年5月24日纪念堂竣工。华国锋率中央领导人首批瞻仰遗容,向遗体鞠躬。8月22日对党代会代表开放。8月31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参观,华国锋陪同。9月9日落成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华国锋发表讲话,强调继承毛泽东遗志。 纪念堂成为中外人士缅怀场所。华国锋1981年后退居二线,每年9月9日和12月26日携家人去纪念堂瞻仰遗容。2007年12月26日他最后一次去,瞻仰后离开。 华国锋晚年生活平静,会客阅读。2008年8月20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7岁。逝世后官方发布讣告,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2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