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18岁的山东莱西小伙参军入伍,原本是冲着开装甲车去的,结果因为是初中文凭,成了装甲团里“喂猪的”炊事员...... 赵宗刚这人,1968年出生在山东青岛莱西一个穷苦农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就靠几亩薄田过活,他从小帮父母下地干活,初中一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村里人多是文盲,他运气好读到初三,可那学历在部队选拔时成了绊脚石。闲下来他爱琢磨机械,拆拆家里的旧收音机啥的,对那些钢铁玩意儿总有股子劲头。长大点,村里征兵宣传一热,他就动了心,觉得当兵能改变命,也能圆那开坦克的念想。父亲赵爸爸盼着他出息,家里条件差,总想儿子能争口气。 1986年春天,他报了名,体检政审都过关,坐上军车进了装甲部队驻地。分配时教官看他初中毕业,直接扔到炊事班,当起了养猪的。那年他18岁,本指望摸方向盘,结果端起饲料桶。炊事班活儿琐碎,配饲料、铲猪粪、喂药啥都得上手。他不服输,很快就摸出门道,猪养得膘肥体壮,体重超标。班里检查时领导一摸猪身就点头,他那手艺在连队传开。干了一年多,他还顺带学了炒菜,回家探亲时下厨,村里人吃着夸手艺好。父亲见他进步,嘴都合不拢。这段日子虽苦,却让他学会了吃苦耐劳,岗位再偏也得干好。 转眼一年过去,赵宗刚觉得该追梦了,向连队递申请,想当坦克驾驶员。领导看他炊事班表现稳,批了。他调到驾驶岗位,头回钻进坦克舱,面对一堆按钮线路,啥都不熟。坦克操作涉及驾驶、火控、电子好几个学科,他从零起步,多练多摸。渐渐地,他上手了,成了合格驾驶员。日常训练里,他反复操作,熟悉每个拉杆按钮。1993年军区演习,他第一次带队上场,坦克轰鸣冲锋,那感觉像电影里一样。可中途车子趴窝,他急出一头汗。演习虽没耽误大局,他心里堵得慌,想着实战中这可不行。从那起,他琢磨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别人也注意到了。 演习后,部队开始调人搞维修,赵宗刚主动申请转岗。领导有点意外,维修活儿脏累远超驾驶,可他坚持要干。批准后,他从驾驶员变维修员,一干30年。这岗位起步难,发动机上百零件,一个小毛病就能坏事。他先从书本啃起,记线路图,拆零件练手。坦克内部构造复杂,他对每个部件都烂熟于心,很快就当上维修班长。转型前他开过一年车,对车身熟悉,这帮了大忙。维修队里,他成了骨干,故障排得准,速度快。部队新装备一来,他又得重头学,可他总抓核心,发动机是关键。 1996年,他代表部队去全国培训,近百技术骨干聚一块。主办方扔出难题,一辆罕见装甲车坏了,大家挠头。他翻过相关书,很快就找出毛病,用听诊器一听,准得不行。围观人全惊了,从那起他得了“铁甲神医”外号。名声传开,装甲部队里谁提维修都绕不开他。装备换代快,新车零件上千,线路万根,他没经验就自己摸索。翻书看图,国内外战车发动机全印脑子里。他总结出五步法,摸闻问听看,简单实用。前后排3000多故障,省下500多万维修费。这法子不花哨,却管用,部队效率上台阶。 赵宗刚不光自己钻研,还带人。20多年教出300多骨干,4个徒弟各有绝活,都成维修中坚。带徒时,他手把手,考核严,徒弟出师就能独当一面。一次小演习,他和徒弟路过坏坦克,顺手研究,俩人争论故障,他判断准,徒弟服气。工作外他和徒弟处得像哥们,平时严要求,闲时聊技术。2009年国庆阅兵,部队上百辆坦克要过场,他带队体检,每辆不落细节。分人负责,谁车坏谁担责。彻夜干,实战标准查,确保零趴窝。阅兵那天坦克齐过,他和队里人松口气,幕后功劳大。 维修路上,他升到维修队指挥长,业务突出的贡献多。个人奖项攒下,1等功1次,2等功2次,3等功4次。2017年到最高服役年限,他退伍。走时不舍,可服从安排。回家后,厂家抛橄榄枝,年薪几十万,还许房子车子户口,他全推了。先在家陪父母,30多年没好好尽孝,半年里帮着干农活,修修家什。父亲见他闲不住,部队一召就催他回去。这回返聘,他穿上军装,承诺把绝活全教新人。带的学员多是院校高材生,理论牛,他不争,用盲画引擎图一秀,直接镇住场子。 返聘后,他主带新人,授课细致,学员从理论到实践全跟上。部队领导安排下,他一批批培养维修手。以前他说没修不了的车,现在说我们队里没修不了的。学员独挡一面,队伍壮实。他升一级军士长,待遇师级,可他不忘初心,岗位上精一行。31年军旅,从喂猪起步,到兵王,这路走得实打实。部队稀有人才,他不计得失,服从大局,维修保障稳如磐石。
十几个“马鲁太”被拖到一排报废的坦克和装甲车前,日军打开囚犯的手铐和脚镣,强行把
【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