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电磁弹射起飞! 原来以为,弹射器给飞机一个向上的推力,把飞机垂直弹到空中,完成起飞。然而并非如此! 电磁弹射玩的是完全不同的套路,它是在航母甲板下藏着一套电磁加速跑道,靠水平方向的精准推力,让飞机在短短一百多米内从零飙到起飞速度,整个过程更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推着跑,而不是抛向空中。 这东西的核心原理得从电力说起,舰载机弹射瞬间要输出上百兆瓦的功率,相当于同时启动几十辆高铁,航母的电网根本扛不住这种瞬间负荷。所以得先建个能量银行,储能系统把电存起来。 咱们用的飞轮储能技术很有意思,就是把数吨重的飞轮加速到每分钟几千转,45秒就能存够120兆焦耳的能量,等弹射时再让飞轮减速发电,2到3秒内把能量全释放出去,既不影响航母供电,又能满足弹射需求,这可是马伟明团队突破的关键技术。 储存的电能不能直接用,得经过电力转换系统变成特定频率和相位的电流,输给铺在甲板下的直线电机。这电机就像把普通旋转电机拆开铺平,定子固定在轨道上,动子带着拖梭连接飞机,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推着动子往前冲,拖着飞机一路加速,直到达到起飞速度后拖梭脱离,再反向磁场拉回起点待命。整个过程靠控制系统精准拿捏,根据飞机重量、风速调整推力,最后速度误差能控制在一米多以内,比蒸汽弹射的误差小一半还多。 今年最直观的就是福建舰的测试,9月份海军官宣,歼- 15T、歼- 35和空警- 600三型舰载机已经在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起降,这是咱们首次实现多型号飞机的弹射适配。要知道以前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甲板有先天局限,飞机想满油满弹起飞根本不可能,空警- 600 这类大型预警机更是没法升空。 但电磁弹射解决了所有问题,歼 - 35 能以满油加隐身构型起飞,悄悄突破敌防线;歼- 15T 能挂满弹药升空,搞饱和攻击;空警- 600也能稳定起飞,让预警体系持续在线,福建舰一下子就有了全甲板作业能力。 跟老掉牙的蒸汽弹射比,电磁弹射简直是降维打击。蒸汽弹射要烧大量淡水,一次弹射就得用掉614公斤蒸汽,能量利用率才6%,相当于九成多的能量都浪费了。电磁弹射效率能到60%,一次才耗83度电,成本低得惊人。 体积重量也差远了,蒸汽弹射一套五百多吨、占一千多立方米,电磁弹射才两百八十吨、四百多立方米,能给航母省出不少空间装武器和补给。更关键的是出动效率,蒸汽弹射航母一天顶多放飞 120 架次,电磁弹射日常就能到160架次,高峰时能冲270架次,作战能力直接提升25%以上。 不过这技术可不是谁都玩得转,美国福特号虽然早用了电磁弹射,但 2024年的报告还说它故障不断,关键故障间隔才四百多次,想连续 24小时作业的概率不到10%。咱们福建舰一测试就适配三型飞机,稳定性肉眼可见地靠谱,这背后全是自主技术的底气。现在总算明白,电磁弹射哪是简单的弹一下,这根本是一套能让航母战斗力翻倍的战略装备,难怪能成为福建舰的核心王牌。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