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 俄总统如今心情复杂,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几乎失声。2014年中俄签约时,东方大国的红旗-9仅有一个营,射程120公里,而S400有四个营,射程更远。 那几年,S-400确实引发了中国军事圈的高度关注,很多人把目光都放在这种进口系统上,认为只要引进一批这样的武器,就能放心守住华东、华南等重要方向。 俄罗斯对中方的这次技术输出,不仅让其军工复合体获得可观的合同,也让俄罗斯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又一次刷了存在感。 对于普京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战略平衡,将自己武装出口的“蛋糕”分享给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顺便为自身外交增添砝码。 但没过几年,外界的关注点却迅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红旗-9B逐步走向成熟,射程和探测能力明显提升,密集部署也成为现实。 新一代红旗-9不仅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多目标攻击和抗干扰能力大幅增强,还可以与国产中程防空系统如红旗-16形成配合,全面提升了中国空域防护能力。 装备规模的扩大、系列化的普及,让原先对S-400的期待逐步淡化,反而是HQ-9B成了军迷和专业平台热议的对象。 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到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S-400其实做过定制,部分关键技术没有全部开放。 系统本身也存在很多维护和升级的不便,和国产装备比起来自然缺点明显。 尤其是用在中国这样高强度、全方位的大防空体系里,非自主可控的技术终归会有短板,S-400很快从“核心主力”变成了“补充角色”。 中国如今的防空手段已今非昔比,红旗-9B、红旗-16协同作战,结合国产雷达和战场网络,能有效覆盖大面积空域,并且还能对付高机动、多目标的复杂威胁。 从近些年演习和技术展示来看,包括台海演练等多个场景,自主防空装备在实战和复杂对抗下表现明显优于早期引进型号。 尤其是HQ-9B,在信息化、拦截多样性和本土可维护性等关键指标上,都全面超越了当初寄予厚望的S-400。 从过去高度依赖进口系统,到现在自研武器越来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的选择变得更为清晰。 引进武器固然为国产研发和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但真正决定防空实力的,还是自主可控的研制能力,也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俄制S-400在中国得到阶段性应用后,最终被本土技术超越,这既是中国国防自主化战略的体现,也是全球防务格局变化的缩影。 十年时间,中国防空系统已形成高、中、低分层协同——HQ-9B守重点、HQ-16补短板、超级雷达和本土网络化管理提供支撑。 国产新一代战机和超远程导弹更把整体作战能力推向新台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进口S-400,只能逐渐淡出主角舞台,成为体系中的辅助补充。 而中国自主的装备,在关键时刻能够实现全方位运用和灵活调配,这才是防空作战体系真正强大的基础。 普京当初打开技术大门,把最好的东西卖给中国的时候,也许没想到中国进步得这么快。 中俄之间的这一笔军火买卖,固然帮助中国在关键时刻填补了技术空白,但也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和动力。 从如今S-400在中国逐渐“失声”可以看到,真正让一国现代防务体系具备韧性的,绝不是短期的引进或谁家有什么“神器”,而是能否持续创新、能否把核心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不仅在防空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型,自主研发和升级能力与日俱增。 普京如果看到现状,大概能体会到什么叫作“风水轮流转”——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如今在中国已不再神秘,更不再独一无二。 从热议到沉默,S-400在中国的命运,是大国崛起和军事自主的一个生动见证。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普京曾亲口说出“最坏结局”,一旦俄罗斯失败,后果将只有一个?普京不止一次强调: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