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立木曾说:令人费解!十年被彻底否定,样板戏却为何阴魂不散?但笔者却认为对样板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09-23 21:50:34

作家立木曾说:令人费解!十年被彻底否定,样板戏却为何阴魂不散?但笔者却认为对样板戏说三道四的人不少,可是超越它的,一个都没有! 样板戏,全称 “革命样板戏” ,是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系列舞台艺术作品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史称 “八大样板戏”。这些作品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被树立为文艺创作的榜样,成为了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 样板戏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文艺领域也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1964 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召开,成为了样板戏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批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戏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对部分剧目的关注与参与,推动了这些作品朝着样板化方向发展。1967 年 5 月,八大样板戏在北京集中汇演,经 “两报一刊” 等权威媒体的大力宣扬,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了当时文艺舞台上的绝对主角,引领了一代人的审美潮流。 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样板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工厂里,工人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样板戏,在车间里唱响激昂的旋律,缓解工作的疲惫;学校中,学生们将样板戏的学习融入日常课程,通过学唱、表演,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农村的戏台子上,样板戏的演出成为了村民们最期待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他们单调的生活。街头巷尾,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哼唱着样板戏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等唱词,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时代之音 。样板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积极方面来看,样板戏在京剧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音乐与唱腔上,样板戏大胆创新,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传统的音乐技巧。以《智取威虎山》为例,其引入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的独特风格 。在 “打虎上山” 这一经典唱段中,激昂的京剧唱腔与西洋乐器的宏大音效相得益彰,通过音乐成功描绘出茫茫林海、冰天雪地的壮丽景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 。 在表演形式上,样板戏打破了传统京剧的程式化束缚,吸收了话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智取威虎山》的 “打虎上山” 场景中,演员通过身段、步态、手势等舞蹈化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杨子荣骑马飞奔、纵马上山的英勇形象,实现了写实与虚拟的完美结合,增强了舞台表现力,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语言。 在人物塑造和剧情编排上,样板戏 “三突出” 原则带来的角色单一化和戏剧冲突减弱等问题,为当代戏曲创作敲响了警钟 。当代戏曲创作应注重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塑造,避免将角色简单地划分为正反两类,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 在剧情设置上,要注重故事的逻辑性和自然发展,构建丰富多样的戏剧冲突,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应该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彩的剧情,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对人生、社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 样板戏鲜明的主题和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样板戏中所展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养分 。 文化创作者可以从样板戏中汲取这些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当代文化作品的创作中,通过文艺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创作以当代英雄人物为原型的戏曲作品,展现他们在各自领域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 。

0 阅读:5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