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宣布 9月23日,印度又对中国产品下手了!这次盯上的是咱们的铜缆。印度商工部应两家本地企业申请,宣布对中国铜缆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是嫌中国产品卖得太便宜,影响了他们自家生意。 咱们先说说这次的铜缆,印度查的是数据电缆,这东西可不是小物件,印度搞 5G 建设、建数据中心都离不了。中国的铜缆为啥能在印度卖得好? 不是咱们故意压价,是咱们从铜矿冶炼到电缆加工的全产业链都成熟,成本控制得好,质量还过硬,同等质量下价格自然有优势。 反观印度那两家企业,自己生产效率低,零部件还得靠进口,造出来的电缆又贵又容易出问题,老百姓当然愿意买中国的,这能怪谁? 其实这早就不是印度第一次干这种事了,这些年简直把中国产品当成了 “假想敌”,从光伏到钢材,挨个轮着查,真是一回生二回熟,查上瘾了。 就说光伏产业,2024 年 3 月印度刚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用的 EVA 塑料片继续征反倾销税,一征就是 5 年,常州有家企业得交 590 美元一吨,其他企业更惨,要交 897 美元一吨。这税有多离谱?差不多是每吨产品多交几千块人民币,摆明了就是不让中国产品进门。 更可气的是,这事儿早在 2018 年就开始了,当时印度企业一申请,他们就立案调查,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靠加税保护自家企业。 可结果呢?印度本土的 EVA 塑料片还是造不出合格的,不少光伏项目只能偷偷找渠道买中国产品,成本反而更高了。 光伏背板的事儿更能说明问题。2021 年印度就盯着中国的光伏背板不放,查了整整一年,最后给多数中国企业加了 30% 到 40% 的税,中来公司要交 20% 到 30%,就赛伍技术因为在印度人脉熟、申请了优惠税率,才只交 10% 甚至不交。 可印度没想到的是,中国企业早有准备,光伏背板业务在印度占比都不高,天合光能甚至都没把这事儿放眼里,最后印度本土企业还是造不出能替代的产品,白白耽误了自己的光伏发展进度。 要说印度为啥老盯着中国产品下手,根子还是在自家产业不争气。2014 年印度就喊着 “印度制造”,想把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提到 25%,结果到 2024 年十年过去了,不仅没涨,反而从 15.4% 跌到了 14.3%。 去年他们又搞了个 26.8 亿美元的激励计划,想扶持电子制造业,可技术工人不够、电力供应不稳、物流成本高得吓人,这些问题一个都没解决,本土企业根本顶不起来。 就拿电子制造业来说,印度国内需求超 1000 亿美元,可自己造不出来,供需缺口快 1500 亿美元了,不买进口的咋办?可又不想让中国产品占市场,就只能靠反倾销这种歪招。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也知道这招不顶用。2020 年他们对中国的铜合金扁轧制品搞反倾销调查,商工部都建议征税了,结果财政部最后反悔了,没征成,估计是怕加税之后本土企业更没动力升级,反而让其他国家的产品趁虚而入。可这次又对铜缆下手,显然是没辙了才出这招,自家企业竞争不过,就盼着政府出手 “帮忙”。 而且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规模简直离谱,这些年一共搞了 395 起,占了他们所有反倾销调查的 15.8%,比美国、欧盟都多。氯碱化工、氟硅材料、农药这些行业,挨个被他们查了个遍,说白了就是哪个行业中国产品有优势,他们就查哪个。 可效果呢?中国化工产品该出口还是出口,印度本土企业该不行还是不行,毕竟靠保护出来的产业,永远长不出竞争力。 就说这次的铜缆调查,印度的小算盘打得挺响,想靠调查把中国产品挤出市场,给本土企业腾地方。可他们忘了,中国企业早就有应对经验了。 之前铜合金扁轧制品的调查,咱们企业积极应诉,最后印度没敢征税;光伏企业要么调整市场布局,要么申请优惠税率,根本没被打垮。 再说了,中国铜缆的产业链优势摆在那儿,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全是自主可控,就算印度加税,咱们也能通过调整价格、拓展其他市场化解影响,反而印度自己,少了中国的高性价比铜缆,5G 建设和数据中心项目肯定得延期,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说穿了,印度天天喊着反倾销,本质上是在为自家产业的落后找借口。制造业发展靠的是技术升级、完善配套、降低成本,不是靠关起门来打压制胜对手。 中国产品能在全球受欢迎,是靠几十年攒下的产业链功底,靠的是真刀真枪的竞争力,不是所谓的 “低价倾销”。 印度要是不解决自己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行政效率这些真问题,就算把中国铜缆挡出去了,下次还会有其他国家的产品进来,总不能一个个都搞反倾销吧? 这次铜缆调查,估计又是一阵折腾,最后要么加税,要么不了了之。但不管结果咋样,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是印度一次两次调查就能打垮的,而印度要是老抱着这种 “保护落后” 的心态不放,“印度制造” 这辈子也别想真正起来。
印度突然宣布 9月23日,印度又对中国产品下手了!这次盯上的是咱们的铜缆。印度
云景史实记
2025-09-23 18:09: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