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16号,欧盟委员会官宣了——要对中国出口的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PET纺粘无纺布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这场调查源于两家欧盟企业于8月8日提出的申请,指控中国产品以不公平价格进入欧盟市场。 涉案产品主要通过三种特定编码进入欧盟市场,调查将涵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的倾销期,以及2022年1月1日至今的损害期。 欧盟委员会此次调查的初步裁决预计将在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这意味着最迟到2026年春季,中国企业就可能面临临时性反倾销措施。 调查依据的是欧盟企业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和Johns Manville于2025年8月8日提出的申请。从企业提申请到欧盟立案,仅用了不到40天时间,效率之高值得关注。 涉案产品的海关编码涉及多个税号,其中包括(ex)5603 13 90、5603 14 20以及(ex)5603 14 80等。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大量对欧出口的无纺布产品,关系到众多企业的生计。 PET纺粘无纺布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通过纺粘工艺形成的无纺布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化学性和可回收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家居、农业和汽车等领域。 山东一家纺织企业的实践展示了这种材料的环保价值。他们通过创新技术将废弃塑料瓶转化为高端环保面料,全年可消耗4921吨再生纱,相当于回收2.96亿个矿泉水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700吨。 提出申请的Freudenberg和Johns Manville这两家欧盟企业,堪称欧洲技术纺织品领域的中流砥柱。 它们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生产商,在行业内地位举足轻重。Freudenberg是德国老牌工业集团,拥有170多年历史,在密封、振动控制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Johns Manville则是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专注于绝缘材料和屋面系统。这两家企业在欧洲都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市场份额。 2025年1月,欧盟委员会颁布《欧盟竞争力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需着重“弥合与其他经济体在创新领域的差距”,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一政策背景为我们理解此次反倾销调查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面对欧盟的环保门槛,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他们投资3亿元引进国际领先的气流染色设备,使每万米布染色能耗下降30%,用水量减少50%。 该公司还通过创新研发的特殊再生技术,实现化工材料的功能改性,让普通面料具有遮光保温、阻燃耐磨、透气防晒等多场景功能。 这些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虽然成本比普通纱线高出30%,但新型面料凭借绿色属性与科技含量,成为欧美市场的“抢手货”,订单已排至今年第三季度。 回顾过去十多年的中欧贸易关系,类似的反倾销调查并不罕见。从光伏产品到钢铁,从陶瓷到纺织品,欧盟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几乎覆盖了各个领域。 但此次调查的不同之处在于,PET纺粘无纺布代表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保材料,而非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开始触及欧洲市场的核心利益。中国企业不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而是在绿色技术、产品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山东恒利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他们不仅获得了瑞士蓝标认证等国际“通行证”,还与30多个国际品牌建立合作,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推出的《欧洲研究与技术基础设施战略》旨在提升欧洲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这种战略导向与此次反倾销调查有着内在联系。 欧盟正在努力维护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中国企业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进步,可能让欧盟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这种压力在欧盟2025年1月发布的《欧盟竞争力指南》中也有明确表述。该文件提出要通过简化行政监管、降低欧盟单一市场壁垒、增强融资能力等措施促进本地区各行业的竞争力。 山东恒利纺织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批价值150万元的户外功能性面料,这些由废弃矿泉水瓶再生而成的面料月底前将发往海外。 该企业订单量增加了近50%,而欧盟初裁结果最迟将在8个月内公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会因贸易救济调查而止步,正如恒利一位负责人所言:“这样算下来,我们还是非常值得去投入环保的。” 信息来源:欧盟对华PET纺粘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09-16 14:59·界面快讯
快讯!快讯! 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16号,欧盟委员会官宣了——要对中国出口的
红楼背疏影
2025-09-23 18:0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