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都悔青了”!近日江苏一女子,在路边花800块,买了只20多斤的“野生大甲鱼”,本打算放生,结果第二天又见卖甲鱼的大叔,在同一地点售卖,女子纳闷他不是说工地捉到的吗,怎么还有? 一件看似简单的买鳖放生,却牵扯出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江苏的林女士本想行善积德,结果花800块钱买回来的,竟成了一个放也不是、养也不是的“烫手山芋”。 这只鳖本身就不简单,而它的交易更是如此,交易的卖方来自路边的一个,满身风尘自称是“工人”的卖家,手拿着长杆挂着一只硕大的老鳖。 在卖家的称呼中,这是一只所谓的“野生大甲鱼”,开价就是2000元,还说这是工地上疏通管道时碰巧抓到的,为了证明还煞有介事地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浑水里摸出大鳖的视频。 林女士看着视频,疑虑打消了一半,一番讨价还价,价格从1500元一路砍到800元,她觉得捡了个大便宜,爽快付了钱。 可她不知道,这只被包装成“稀世野味”的大家伙,真实身份是人工规模化养殖的佛罗里达鳖,俗称珍珠鳖,市场价可远比不上这个,交易“野生大甲鱼”的价钱。 而那个所谓的“工人”,第二天又出现在同一个路口,用同样的说辞卖着同样大小的鳖,这便是它“廉价道具”身份的最好证明,林女士为那个虚构的“野生”故事,支付了数倍的溢价。 这个“工人”用的骗术深谙人心,他兜售的根本不是鳖,而是一个“行善积德”的机会,他精心设计的工人身份、工地偶遇的背景故事,还有那段模糊的视频,共同构成了一个,引人同情的剧本。 林女士买下它,不是为了吃,也不是为了观赏,纯粹是出于怜悯,想把它放归河里,骗子恰恰利用了这份善心,成功地将800元,置换成了一次满足行善愿望的体验。 在这场交易里,鳖只是一个触发同情心、承载善举的媒介,一个高效的“情感收割机”,这套路并不新鲜,和网上流传的“爷爷的茶园”、“开货车卖生鲜”等骗局,内核都是一样的。 然而这场骗局最深、危害最广的一层,是对生态的潜在威胁,如果林女士没有在第二天发现骗局,而是按原计划将它放生,那所谓的“善举”,将瞬间变成“生态炸弹”。 这只珍珠鳖,原产于北美洲,是彻头彻尾的外来入侵物种,它体型巨大,长到三四十斤是常事,与本土通常只有三四斤的中华鳖,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而且它背甲上布满粗糙的疣粒,食量惊人,一旦进入本地的自然水域,没有天敌制衡,它会疯狂抢夺本土物种的生存资源,对整个水生生态链,造成毁灭性打击。 林女士的善心,差点就办成了破坏生态的坏事,甚至可能触犯法规,这800元的损失事小,背后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才是最让人后怕的。 最终林女士从最初的怜悯和期待,转为满心的懊悔与气愤,这只鳖让她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善良被当成了工具憋屈得很。 这场复合型骗局警示我们,真正的善良需要理性和知识作为铠甲,面对路边那些充满故事性的“偶遇”,擦亮眼睛不仅是保护钱包,更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深圳女子深夜爬窗赴情人约,丈夫装睡不拦:留得住人,留不住心近日,广东深圳一
【38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