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最高效的工作方式是:把所有待办事项都列出来,不论大小。即使是心理障碍特别大的项目,也会把“打开文档”这种最小动作单独写出来。完成一项就打勾。在每个事项旁边,我会写上预计所需时间,有时还会加上优先级和截止日期。整体上是散乱式的罗列,不是严格分类,而是“类别–项目–事项”的松散组织。这样的方式让我在面对清单时,大脑还能保持一定的放松和自由。我通常把它贴在必然会看到的地方,比如办公桌前的墙或电脑界面上。 从 GTD (Get Things Done) 理论来看,这种做法有效有几个原因: 大脑不是用来储存,而是用来思考的 把所有任务都“倒出来”,写在清单上,就不必反复在脑子里提醒自己“不要忘记XX”。这样能大幅减少心理负担。 GTD 称之为 capture(收集),把所有待办外化,释放大脑的工作记忆。 把复杂任务切分成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 “打开文档”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它是一个实际的、可以立刻完成的 next action。 这样做能突破心理障碍,因为真正阻碍我们的往往不是任务本身,而是“第一步从哪里开始”的不确定。 清单不是压力,而是自由 我没有强迫自己把清单排得过于严格或完美,而是允许它以“散乱罗列”的方式存在。 这呼应了 GTD 的 clarify 和 organize:只要有最基本的项目和情境标签,就能在需要时随时挑选任务,而不会被复杂的分类束缚。 视觉化带来的外部提醒 把清单贴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就是 GTD 的 review 精神:通过不断的可见性,提醒自己任务的存在。 每次打勾完成,也是一种小的正反馈,增强动力。 更容易进入“执行”状态 GTD 的最后一步是 engage(执行)。清单上有具体可行、时间估算清晰的任务,大脑就不会再推脱,而是能快速进入行动。 因此,我的“乱长的 todo list”的关键在于把大脑从琐事中解放出来、聚焦在明确可执行的下一步。它之所以对我有效,不是因为清单多么完美,而是因为它让我能在焦虑和任务堆积的时期,保持行动感和掌控感。 写这个是因为我很快又要进入一个高度焦虑和需要get things done 的时期了,是时候搞一下新的乱长的to-do-list了。活人一定会焦虑,不需要罪感化焦虑,或者过度为焦虑而焦虑,just do it!
我发现自己最高效的工作方式是:把所有待办事项都列出来,不论大小。即使是心理障碍特
岁月静好静
2025-09-23 17:30:4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