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先说资源这块,日本的命门从来就卡在脖子上。作为岛国,它天生资源就少得可怜。石油几乎全靠进口,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石油进口依赖度高达99.5%,基本全从中东和澳洲拉过来。天然气也差不多,进口占比超过97%。粮食更别提了,自给率常年徘徊在38%左右,大米勉强够吃,但蔬菜、水果、肉类全得从国外运。2022年日本粮食自给率就只有38%,到2025年也没见好转,政府喊了多少年要升到45%,结果还是原地踏步。想想看,一旦海运线被掐住,日本的加油站、超市、工厂全得停摆。历史上,日本就是因为资源饥渴才搞军国主义扩张,抢东南亚的油田和橡胶。现在全球供应链这么复杂,它哪还有空间去四处抢?更何况,国际社会对这种事零容忍,美国盟友也未必买账。 能源这事儿,日本的尴尬更明显。2024年,日本化石燃料进口依赖度99.3%,煤炭、石油、天然气加起来,全是外来货。外汇储备倒是不少,2025年6月有1.314万亿美元,但汇率波动大,1美元换147日元左右,进口成本直线上升。假如冲突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或马六甲海峡出点事儿,日本的炼油厂就得歇菜。反观中国,能源自给率稳稳保持在80%以上,2024年油气产量破4亿吨油当量,煤炭产量全球第一,还大力推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装机全球领先,2025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35.9%,风光发电增长26.1%。中国不光本土产,还通过“一带一路”多条通道进口,风险分散得多。粮食上,中国谷物自给率95%以上,口粮100%自足,2024年粮食产量超1.4万亿斤,储备体系庞大。展望2025-2030年,粮食自给率预计升到90.5%,畜禽水产供应更丰富。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产需平衡,战时后勤稳如老狗。 再说产业,日本曾经靠制造业称霸,索尼、丰田、东芝这些牌子响当当。但近二十年,全球化浪潮下,它的生产线大举外移。1988年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才3%,到2009年飙到17.8%,现在更严重,汽车、电子、机械这些支柱产业海外占比40%到60%,有些企业甚至70%。中低端让韩国和中国抢了风头,高端又被美国卡脖子,芯片、半导体全得求人。结果呢?本土产业链空心化,工厂闲置,竞争力下滑。2023年数据看,日本产业外移加剧,发展中国家用低成本抢市场,日本本土中低端产品被廉价进口品挤兑。传统产业走了,新兴产业没跟上,GDP占比从1995年的18%降到现在不到5%。战时外部供应链一断,日本的组装厂就成空壳,零件运不进来,产品出不去。经济总量大有什么用?一旦封锁,贸易赤字就爆炸,2014年日本对外贸易就已现赤字端倪,现在更糟。 中国这边,产业链是真完整,从螺丝钉到航母,全链条自给。2025年半导体设备自给率预计35%,EDA国产化从6.2%升到更高,芯片设计自主可控。十四五期间,电力基础设施全球最大,发电量10万亿千瓦时,占世界三分之一。能源多轮驱动,煤油气核风光齐头并进,供应链韧性强。制造业升级快,高铁、5G、新能源车全球领先,出口稳居第一。相比日本的空心化,中国是实打实的“内循环+外循环”,战时还能快速切换,消化产能。历史上,日本当年工业强,资源抢得凶,还能撑14年。现在它依赖全球,哪有底气? 日本的资源困境不是一天形成的,从战后重建就依赖进口,90年代泡沫破裂后更严重。石油从沙特、阿联酋拉,粮食从美国、澳大利亚运,汇率一贬,成本就翻倍。2025年米价涨98%,米荒闹得慌,超市限购,民众囤货。能源转型喊了多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才30%,核电重启慢,福岛阴影还在。相比,中国煤炭储备够用,风光装机世界第一,2025年发电结构优化,碳中和目标稳。 产业外移,日本企业早全球化,丰田在泰国建厂,索尼在越南组装,利润回流,但本土就业丢了。空心化导致创新乏力,R&D投入高,但转化率低。韩国三星追上,华为领先5G,日本中陷阱深。战时,海外厂一关,日本就缺芯少屏,汽车停产,电子瘫痪。中国呢?从华为海思到中芯国际,芯片自给加速,2025年EDA国产化提速,产业链闭环强。 总的看,日本的“撑”资格没了,资源产业人口三重压,依赖外部太重。中国综合承受力强,内需市场14亿,生产动员快。那个华人说对路,这话不是挑事,是提醒大家看清事实。和平最好,冲突谁都输,但实力对比摆着,谁的底牌厚,谁就从容。
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9-23 16:42: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