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17的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了,就连黄牛都没能躲过去。不少排队抢iPhone17的用户,一拿到新机还没兴奋两天就翻车了。 说白了,哪哪都是问题!而且iPhone17这波集体翻车,本质上是苹果在供应链迁徙中埋下的定时炸弹,当印度工厂的良品率还在50%的泥潭里挣扎时,中国郑州富士康的工人已经用AI视觉检测把钛合金中框的良率提升到了95%,这种代差级的制造能力对比,让首批拿到印度产iPhone17的用户,成了苹果战略调整的"活体实验品"。 这不是简单的品控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生态的系统性崩塌,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17 Pro,主板上清晰可见工人指纹,摄像头内部甚至出现大肠杆菌超标。 更讽刺的是,当富士康紧急调派的300名中国工程师撤离后,当地工厂的良率立即下滑15%,这种"中国师傅在能勉强开工,师傅一走就停工"的魔幻现实,暴露出印度制造业根基的脆弱,他们能复制生产线的物理形态,却复制不了中国用四十年时间沉淀的产业工人素养和供应链协同能力。 苹果的困境远不止于此,为了规避美国对中国产iPhone的25%关税,库克不得不把北美市场全系绑定在印度制造上。 但印度工厂每生产一部iPhone17 Pro,成本反而比中国高出42%。这种"为了省小钱亏大钱"的操作,直接导致苹果利润结构的失衡:中国市场每卖出一台iPhone带来的利润,是北美市场的1.8倍。 在这场制造业的"权力游戏"中,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曾经加价万元的黄牛市场,如今Pro系列倒贴钱都无人问津。 另一边国产手机正在完成从"性价比"到"高端化"的惊险一跃,华为Mate70 RS保时捷设计版售价突破2万元,小米14 Ultra的徕卡镜头模组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 这种技术溢价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组装代工"向"研发创新"的转型。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供应链正在形成闭环,比亚迪半导体的麒麟芯片、京东方的柔性屏、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构成了国产手机的"中国芯-中国屏-中国动力"铁三角。 苹果的危机,本质上是制造业文明代际更替的缩影,当印度工厂还在为50%的良品率焦头烂额时,中国已经建成了322台机器人组成的"黑灯车间",实现0.02毫米的组装精度。 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就能弥补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诺基亚因为忽视供应链变革而衰落,如今苹果正在重蹈覆辙。 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中国制造业,你觉得苹果能在这场供应链的"大迁徙"中绝地翻盘吗?还是会步诺基亚的后尘?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听说iPhone17Air因为eSIM卡的问题没法在国内落地,对此只能说很正
【4评论】【1点赞】
海阔天空
摄像头有病吧 研发退后了。
寂寞爱上烟
去年也这么说,只是换张图片,换成17而已,明年换成18还可以发一遍,没点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