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找韩国瑜、卢秀燕合体,郑丽文出招了!郑丽文提议,希望国民党能够在全台22个县市都办一场政见发表会。 10月18日,国民党主席选举就要投票,郑丽文的提议明显没办法实现。不过,郑丽文摆明了要反制郝龙斌争取大咖支持的策略。郑丽文与郝龙斌各自都有优势,前者要另辟战场与后者开战。 国民党主席选举将于2025年10月18日举行,这次改选采用党员直选方式,直接影响党未来四年布局,特别是2026年地方选举和2028年总统大选的战略方向。六位候选人包括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卓伯源和蔡志弘,其中郝龙斌与郑丽文形成鲜明对峙,前者依托台北市长资历,后者强调前立委的基层经验。选举前夕,党内派系博弈加剧,郝龙斌缺席首场辩论,转而拜会重量级人物,显示出对人脉资源的精准把握。郑丽文则从制度改革入手,呼吁避免人头党员操控,确保选举公平。这种拉锯反映出国民党内部的世代与派系张力,谁能整合资源,谁就握住主动。 郝龙斌的策略聚焦于高层串联,9月20日他前往云林拜会立法院长韩国瑜,次日即转战台中,与市长卢秀燕共进午餐,动作连贯而高效。这种合体不只是礼节性会晤,更是借力打力的布局,郝龙斌公开表示,若当选将设立顾问委员会,邀请韩国瑜、卢秀燕及蒋万安等六都首长加入,旨在稳固蓝白合作基础。他的优势在于台北政坛的深厚人脉,以及与赵少康的紧密联盟,这让他在党内长老圈中游刃有余。过去两年,郝龙斌多次参与党务协调,积累了跨派系的信任,这次选举中,他位列抽签前列,民调显示支持率稳居前段。这种大咖拉拢虽高效,却也暴露国民党依赖人脉的传统弊端,容易让基层感到边缘化。 郑丽文的反制举措则直指选举公平,她在9月21日台中成立黄埔后援会后,次日于广播节目中重申建议:国民党中央应在全台22县市各举办一场政见发表会,让候选人与党员面对面交流,避免选举沦为人头大户的操控工具。她强调,民进党的问题根源在于人头党员充斥派系,这次国民党若重蹈覆辙,将难逃改革困境。郑丽文的提议虽因时间紧迫难以全盘实现,但她已表态将自行走访各县市,逐一宣讲政见。这种基层导向的路径,凸显她的优势:作为前立委,她长期耕耘中南部,积累了黄埔系和自主党员的支持。相较郝龙斌的高层路线,郑丽文的策略更接地气,旨在唤醒党员的参与意识,推动直选制度的真正落地。 两人策略的碰撞,折射出国民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郝龙斌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他曾两度主政台北,处理过年金改革等敏感议题,积累了跨世代的认可;郑丽文则在立法院时期专注党务监督,擅长动员中下层党员,避免派系倾轧。 这种对立并非个人恩怨,而是高层拉拢与基层赋权的较量。选举中,郝的合体秀拉抬了声势,韩国瑜的祝福与卢秀燕的互动,迅速在党内社群发酵;郑的政见会倡议,则点燃了改革派的热情,卓伯源等候选人也公开支持,显示出潜在联盟。国民党若能采纳郑的建议,将有助于淡化人头党员的影响,提升党员的归属感,但现实中,党部资源有限,难以短期内覆盖22县市。 选举的关键变量在于罗智强与张亚中的选票转移。罗智强原计划拜会卢秀燕,却因郝捷足先登,转而走访其他县市,他的团队强调世代交替,吸引年轻党员;张亚中则忆及2021年选举的遗憾,那次他一度领先朱立伦,却因蒋万安率20多名立委表态支持,导致局势逆转。 若类似弃保操作重演,郑丽文的基层攻势将面临考验。郝阵营已加紧游说长老,讨论选票引导路径,而郑丽文则通过后援会强化自主党员的动员。当前民调显示,两人支持率旗鼓相当,罗张的中间选票将成为胜负手。这种不确定性,让选举更像一场资源博弈,考验候选人对党内生态的把握。
韩国瑜,连胜文出手,郑丽文稳了!洪秀柱终究信错人!邱毅在20日透露——
【31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