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让关羽守荆州?因为除了关羽,真没人能行了,地位上他元老,刘备放心,军事上

五代十国志 2025-09-22 20:39:41

刘备为何让关羽守荆州?因为除了关羽,真没人能行了,地位上他元老,刘备放心,军事上他能练水军,没有人比他更适合! 如今再看这段历史,总有人替刘备抱屈:"手下猛将如云,咋非把荆州交给'脾气最臭'的关羽?"也有人骂关羽"咎由自取"。 一、荆州有多重要?换个角度你就懂了 要明白刘备为啥选关羽,得先懂荆州的分量。它北控中原、西接巴蜀,既是蜀汉的"钱袋子"(江陵粮仓存粮够十万大军吃三年),又是"北伐跳板"(从这里出发,顺汉水直逼襄阳)。更关键的是——这是刘备入川后唯一的"退路"。 这么重要的地方,刘备能随便派人? 1. 不是兄弟,是"政治抵押"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远不止"桃园结义"。当年刘备被曹操围在徐州,是关羽"降汉不降曹",替他在曹营撑了两年面子;后来刘备取益州受阻,又是关羽镇守荆州,让他能安心攻略汉中。这种过命的交情,在三国乱世叫"互为股肱"。 刘备称汉中王后,第一件事就是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能代表他砍人的特权)。要知道,张飞、马超同期才是个车骑将军。这不是偏爱,是刘备在说:"荆州交给你,我放心。" 2. 水战鬼才:荆州的水,只有他玩得转 荆州是长江边上的战场,没水军等于没牙的老虎。关羽早把这点摸透了——他在荆州十年,训练出一支"长江舰队"。 对比其他将领:张飞是"陆地猛张飞",长坂坡吼退曹军行,但让他指挥水战?《三国志》说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连自己的士兵都管不好,更别说训练水军了;赵云是"护卫队长",一辈子没独立指挥过大规模水战;魏延虽能打,却是没有统御荆州的能力,荆州本地士兵见了他都犯嘀咕。 3. 十年经营:他早把荆州"盘活"了 关羽不是空降干部,他在荆州扎根十年。这十年他干了三件大事:修江陵、公安的城墙(后来抵抗吕蒙全靠这俩堡垒);跟江夏的刘琦、长沙的韩玄这些地方势力结盟;甚至把江边的渔民、山上的猎户都编入民兵——这些人平时打鱼砍柴,战时就是斥候。 最绝的是他和糜芳、傅士仁的关系。这俩是刘备的小舅子和老部下,前期跟关羽合作得不错。《三国志》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但对糜芳他们还算克制。要是换个外人来,这俩本地派系早闹翻了。 二、那些"如果":换个将领真能守住吗? 网上总有人做"换将推演",说派赵云、张飞能守住。但咱们用历史细节拆穿这些假设—— 假设1:派张飞 张飞守徐州时,因为喝酒打了督邮,结果吕布偷袭,徐州丢了。后来他跟着刘备取益州,虽然勇猛,但性格急躁。要是他守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时,他大概率会拍桌子喊"冲出去砍了东吴小儿",结果正好掉进埋伏。 假设2:派赵云 赵云最大的优点是"稳",但稳过头就是保守。当年刘备要伐吴,赵云劝他"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结果被晾在一边。要是他守荆州,可能天天龟缩在城里,既不敢打襄樊(怕东吴偷袭),也不敢防吕蒙(怕伤和气),最后荆州还是会被慢慢蚕食。 假设3:派魏延 魏延是降将,虽然刘备提拔他为汉中太守,但荆州本地将士未必服他。他要是守荆州,糜芳、傅士仁可能更不服管,说不定更早投降。 三、失荆州,真的是关羽的错吗?藏在历史里的"大棋" 很多人骂关羽"刚愎自用",但他只是背了个"大锅"。 1. 《隆中对》的bug:荆益根本顾不过来 诸葛亮说"跨有荆益,两路北伐",可这俩地方隔着大巴山和三峡,跟牛郎织女似的。刘备入川后,主力全在益州,荆州只剩关羽三万人。曹操一施压,东吴一偷袭,荆州立马成了孤岛。 2. 孙刘联盟:表面兄弟,背后捅刀 荆州对东吴是"命门"——没有荆州,长江防线从三峡到建业全是漏洞,曹操随时能顺江而下。所以孙权哪怕背盟,也要抢荆州。刘备集团呢?只把荆州当"北伐跳板",没想过真和东吴拼命。这种利益冲突,神仙来了也调和不了。 3. 刘备的"甩锅":抽走了荆州的精锐 关羽北伐襄樊时,刘备在汉中刚打了胜仗,按理说该派援军。可他光顾着庆祝,没给关羽补兵。后来吕蒙偷袭,关羽向刘封、孟达求救,俩人还故意拖延——这不是关羽的问题,是整个集团的资源调配出了问题。 关羽守荆州,是刘备集团当时能做的最好选择。他的失败,不是因为"大意",而是战略矛盾、联盟脆弱、资源失衡的叠加。 但关羽的伟大,恰恰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守的不是荆州那座城,是刘备"兴复汉室"的理想,是兄弟间的生死承诺。 至于"换谁都能守"的说法?就像有人说"要是我早知道房价会涨,肯定多买两套"——事后的聪明,最没意义。

0 阅读:12
五代十国志

五代十国志

乱世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