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解放军在追击马家军残匪时,士兵杨忠孝打死了一个穿着与众不同的匪徒,战士们围观后,说:“穿得这么阔气,怕是个大官。”搜身检查一看,正是凶残著称的马英。 1949 年 12 月,青海桥头镇被白雪埋得严严实实,积雪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费劲,19 岁的司号兵杨忠孝攥着冻得发僵的手枪,突然盯住雪地里那个打扮和姿势都格外扎眼的身影。 那人穿着绸缎马褂,矮胖的身子猫着腰狂奔,与溃逃的匪兵格格不入。 “就是他!” 杨忠孝眼神一厉,毫不犹豫扣下扳机,“砰砰” 两声脆响,两发子弹精准击中头部,那人重重砸在雪地上,瞬间没了动静。 谁也没料到,这个司号兵的两枪,竟击碎了西北军阀最后的顽抗。 这倒下的可不是一般匪兵,正是马家军骑兵第八旅的旅长马英,那个手上沾着无数人鲜血的老牌军阀。 作为马步芳麾下的得力干将,他在河西走廊与红军死磕多年,更在青海百姓心中刻下无数噩梦。 9 月 10 日,走投无路的他向解放军投降,可转身就借着 “回家居住” 的便利,串联 1700 多残匪发动叛乱。 12 月 5 日拂晓,马英带着匪众扑向大通县城,狂喊 “拿下县城任由烧杀”,城墙上的解放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死守,百姓们自发搬来门板加固城墙,才勉强击退这群豺狼。 眼看攻城不成,马英又带 600 残匪转攻战略要地桥头镇,却正好钻进了解放军骑兵营的包围圈。 混战中,马英的绸缎马褂成了致命破绽。 杨忠孝本是部队里负责吹号传令的通信兵,那天青海的严寒把军号冻得根本吹不响,他索性揣上之前缴获的手枪,跟着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 当看到这个衣着华贵的匪徒只顾逃窜,全然不顾手下死活,他立刻瞄准射击。 战友们迅速围上去搜查,很快就从那绸缎马褂的夹层里摸出了东西:一枚刻着 “马英之印” 的水晶印章,还有一块掂量着就坠手的四两九钱金砖,无一不是榨取来的民脂民膏。 马英毙命的消息传到西宁,百姓们像炸开了锅,老的拄着拐杖,小的由大人牵着,扶老携幼地往街头涌,脚步里全是急不可耐的期待。 当马英的尸体被运回示众时,沿途哭声与骂声交织,有老乡捧着亲人的遗物哭诉:“这魔鬼烧了我们的村,今天总算偿命了!” 要知道在马步芳、马英的铁腕统治下,青海百姓的日子早已苦不堪言:种一亩地得缴五种税,养一只羊要交三道钱,遇上大旱年月,饿死的人尸体顺着湟水河漂,竟把河道都给堵了。 杨忠孝这一枪,不仅终结了一场叛乱,更捅破了马家军不可一世的神话。 这个陕西来的小伙子从没学过狙击,却用最朴素的正义,为西北百姓讨回了公道。后来军史记载这段事迹时特别写道:“司号兵的枪声,是新时代的号角。” 如今青海的湟水河畔早已炊烟袅袅,没人再记得当年的苛捐杂税,但杨忠孝雪地里的那两枪不该被遗忘。 它印证着一个真理:再凶残的恶势力,终究敌不过民心所向,敌不过为百姓而战的勇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雪地两枪定西北:司号兵击毙“马阎王”,青海百姓放鞭炮!
春秋说史
2025-09-22 19:40:41
0
阅读:36424
用户10xxx24
太便宜他了应让老百姓乱棍打死
David fish 回复 09-25 21:57
乱棍打死痛快他了,应该是千刀万剐
Xxxxl
该杀!
用户10xxx07
这样的畜牲也接受偷降
笨笨
应该千刀万剐
用户10xxx34
当年多少弹尽粮绝的红军战士魂断在了给马家军骑兵的军刀下。
有来有去
西北三马恶贯满盈
梦回唐朝
三马恶贯满盈
天蓝
看到马匪,就想到西路军和董振堂将军。
天资
马家匪徒应该全部砍死才解气
用户11xxx41
多行不义必自毙
用户75xxx84 回复 09-25 18:05
你要考研?
游方郎中
"这个陕西来的小伙子从没学过狙击,却用最朴素的正义,为西北百姓讨回了公道。"问题是,没学过狙击的杨忠孝怎么打中的?手枪(估计距离较远)怎么瞄准的?中了两枪还是一枪?有可能大致瞄准主要凭感觉巧合打中了,有可能老无要收马英,黑白无常帮他修正了弹道?内行科普下?🌷🌷🌷🤦🏻♀️🤦🏻♀️🤦🏻♀️
天意
马步芳不是在沙特寿终正寝了。什么报应啊,天谴啊,恶人有恶报纯粹的扯蛋。
防弹衣
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
传奇大掌柜
1955应该封个少校
孤独的风
没有把那几匹瘦马抓来枪毙是心头的痛,但愿他的后代能循规蹈矩。
用户11xxx04
马英被俘的,一直到60年代尚有交待材料,是不是一个马英?
小可
组织起来去打以色列
关师傅
这厮,是不是马步芳的儿子?
用户10xxx32
可惜的是马步芳没有抓到
游方郎中
改正:老天要收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