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82岁老奶奶为了找点事做,竟然花几万买了台无人机,帮孙子的六七百亩地施肥,打农药,一开始孙子并没报什么希望,以为奶奶就是玩玩而已,结果,奶奶不仅一学就会,甚至比年轻人玩得还溜,老奶奶说:“现在犁田不用牛,机械都是满田飞,一点小事轻巧。” 据安徽商报9月22日报道,这事得从几年前说起,老奶奶的孙子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大学读的农业专业,一毕业没往大城市跑,反而一头扎回老家,在村里承包了六七百亩地,准备搞现代农业,大干一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累得人够呛,别看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了,但真要管好这么一大片地,也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到了打药施肥的季节,那真是忙得脚不沾地。 孙子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顶着星星月亮才回家,一天到晚泡在地里,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家里人看着心疼,尤其是82岁的奶奶,更是急在心里。 老太太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年纪大了,腿脚没那么利索,她总想着能帮孙子分担点什么,可下地去背那个几十斤重的药桶,或者扛着化肥袋子来回走,这老胳膊老腿实在是吃不消。 她只能站在院子门口,望着远处孙子忙碌的身影,干着急,奶奶心里总觉得不得劲,自己还能动,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孙子一个人累成那样?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闲着,总得找点事做。 她嘴里常常念叨:“我这孙子哟,比地里的老黄牛还辛苦,我得想个法子帮帮他。” 转机就出现在一次很平常的家庭聊天里,孙子吃饭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句:“妈呀,现在科技太厉害了,人家用那个无人机打药,飞一圈,几百亩地半天就干完了,效率高得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奶奶一听,眼睛都亮了,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她一直想找的法子吗?不用下地,不用扛重东西,坐在田埂上动动手指头就行,这活儿她能干! 第二天,奶奶就郑重其事地把孙子叫到跟前,说:“你昨天说的那个什么机,能飞的那个,给我买一个,我要学!” 孙子当时就懵了,以为奶奶是在开玩笑,还笑着说:“奶奶,那玩意儿好几万块呢,跟玩游戏似的,可复杂了,您别跟着瞎操心了。” 可奶奶态度特别坚决,说:“我不是玩,我是真要学,你只管教我,学不会算我的。” 看着奶奶认真的样子,孙子拗不过,只好答应了,无人机买回来的那天,成了村里的大新闻,好些邻居都跑来看热闹,大家伙儿围着那个新奇的玩意儿议论纷纷,都觉得老太太就是图个新鲜,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年轻人都不一定玩得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怎么可能学会。 面对周围的议论,奶奶啥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让孙子开始教她。 孙子也挺有耐心,手把手地教,告诉她哪个是油门,哪个是方向,怎么起飞,怎么降落,奶奶学得比谁都认真,她怕自己记性不好,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孙子说的每一个要点、每一个按钮的功能,都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文字歪歪扭扭地记下来。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她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练习上,一开始确实不顺利,无人机这东西看着简单,操作起来却需要手眼协调。 刚开始那几天,飞机总是不听使唤,要么飞得歪歪扭扭,要么高度控制不好,好几次都差点撞到院子里的老树上。 孙子看着都替她捏把汗,劝她说:“奶奶,要不咱不学了,这太危险了。” 可奶奶却摆摆手,一脸倔强地说:“没事,多摔几次就熟了,哪有一下就学会的道理?” 她就是不服输,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十遍,院子里那块空地,都快被她踩平了。 有网友说得好:“年龄从来不是障碍,放弃才是。” 这位奶奶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她没把“我老了”当成借口,反而把这当成了一次挑战,就这样练了没多久,奇迹发生了。 奶奶不仅完全掌握了无人机的操作,甚至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飞得又稳又准。 从那以后,孙子那六七百亩地的农活,多了一个最得力的帮手,过去,孙子要雇五六个工人,花上三四天才能打完的农药,现在奶奶一个人,操作着无人机,一天之内就能轻轻松松搞定。 而且无人机撒药、施肥比人工均匀多了,庄稼的长势都比往年好了不少,村里人再也不议论了,全都变成了佩服和赞叹。 大家看到老太太坐在田埂上,戴着老花镜,不慌不忙地操控着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盘旋,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现在,奶奶成了远近闻名的“无人机奶奶”,她自己也特别开心,常常跟人说:“以前犁田要用牛,现在机械满天飞,我这辈子还能玩上这么高级的东西,帮上孙子的忙,这日子过得真有奔头!”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先老了,是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 这位奶奶的故事给了我们太多感动和启发,她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更是活出了一种不服老、不认输的精彩。 她让我们看到,只要心里的那团火不灭,无论多大年纪,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都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态度和行动 信源:安徽商报2025-9-22
安徽一82岁老奶奶为了找点事做,竟然花几万买了台无人机,帮孙子的六七百亩地施肥,
鸿鹄浮歌
2025-09-22 14:36:17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