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夏天,美国考古学家在伊朗塔佩山考古遗址,发现了令人动容的两具人类遗骸,

小史论过去 2025-09-22 13:11:24

1972年夏天,美国考古学家在伊朗塔佩山考古遗址,发现了令人动容的两具人类遗骸,“你看,他们还在接吻。” 哈桑鲁遗址坐落在索尔杜兹谷地,靠近乌尔米耶湖,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住,大概从公元前6000年就开始热闹起来。到铁器时代,这里成了贸易重镇,连接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路线上,商队来来往往,带来铜器、陶罐和牲畜。居民主要靠种小麦、大麦,养羊山羊,骨头分析显示他们吃得还行,没啥营养不良的迹象。城市布局简单,泥砖房低矮,围着中央广场,仓库和作坊挤在一起。哈桑鲁不是大帝国首都,但位置太关键,富得流油,引来周边势力眼红。公元前800年左右,乌拉尔图王国从北方杀来,那是个铁器强国,以湖畔堡垒闻名,他们的军队装备青铜剑和箭头,目标直指这种边境肥肉。 入侵来得突然,哈桑鲁的毁灭留下了清晰痕迹。考古报告显示,城市烧了个精光,灰层厚达半米,墙壁焦黑,屋顶梁柱全塌了。246具遗骨散布各处,157具死在室内,男性多握武器,女性和老人身上带点银环或铜饰,说明大家当时乱成一锅粥,边打边逃。乌拉尔图人没留情面,无差别杀戮,砍头断肢,意图抹平这座要塞。哈桑鲁从此荒废,贸易路线中断,周边地区也跟着衰落。发掘时,队员们清点这些骨头,感受到那场屠杀的残酷,不是什么英雄史诗,就是普通人面对铁蹄的无奈。遗址的IV期遗存正好卡在前800年,碳定年证实了时间点,这让整个故事更接地气,像邻居家突然遭劫。 这两个家伙的骨架出土于城市房屋区的一个泥砖箱子里,长1.5米宽不到1米,里面没宝贝,只有一块石头垫底。发掘是1972年夏天,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伊朗考古部门联合干的,领队罗伯特·戴森带队,用刷子和铲子一层一层剥。箱子盖着石膏层,打开后,右侧骨架平躺,左手臂弯曲抱住左侧,右手指向对方下巴。左侧骨架侧卧,右手触脸,左手搭腰,头微微抬,下颌对准嘴部位置。骨盆四肢重叠,挤压痕迹明显,没外伤,推测他们爬进去躲烟,外面大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年轻那个19到22岁,牙齿齐全,骨密度高;年长那个30到35岁,脊柱有点劳作磨损。两人本地人,氧同位素显示从小吃谷地食物,长在哈桑鲁。 性别这事儿一开始挺糊涂。挖出来时,有人猜一男一女,姿势太亲密了,像浪漫故事。但骨骼检查后,头骨眉弓和骨盆宽度都指向男性。年轻那个骨盆狭窄明确,年长那个头骨男性化强,骨盆有点混,但整体偏男。DNA测试在后来确认了,全是XY染色体,没雌激素痕迹。这颠覆了很多人幻想,不是异性恋的永恒之吻,而是两个男人在末日里的互相依偎。学术圈低调处理,避免争议,但事实摆在那,哈桑鲁社会可能有各种联结,不限于现代标签。他们的死法简单,封闭空间烟雾积聚,肺里有炭粒,没挣扎痕迹,就这么安静过去。 整个遗址发掘花了好几年,从1956年零星挖,到1972年大干。出土了金钵、青铜器和珠宝,证明哈桑鲁以前多繁荣,1936年英国人就挖出个金碗,震惊世界。但遗骨最多,反映入侵的血腥。其他246具中,很多人死于剑伤,颅骨碎裂,肢体扭曲,室内死的最惨,估计没来得及跑。哈桑鲁的墓地通常在丘陵间,这个箱子离得远,更像谷仓残骸,两人可能平时干这活儿,熟悉地形。乌拉尔图的扩张记录在他们的铭文里,国王们吹嘘征服南方,但对哈桑鲁人来说,就是家没了。遗址报告强调,这不是孤例,铁器时代中东到处是这种边境冲突,弱肉强食。 后续研究把骨架运到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1974年起展出,玻璃柜里灯光打着,姿势原样保存,到80年代中期下柜。X光和显微镜检查了牙釉质,确认年龄和健康状态,两人没慢性病,年轻那个第三磨牙刚长,年长那个关节面磨损,估计干体力活。博物馆标签更新了性别,学术论文讨论他们的关系,可能兄弟、战友或更亲近,但没证据硬说。哈桑鲁整体重建了铁器时代图景,贸易网从安纳托利亚到伊朗高原,乌拉尔图入侵后,地区进入真空期,直到亚述人填补。骨架现在存档,编号SK335和SK336,偶尔拿出来再测,科技进步让细节更清。 这对遗骸的意义超出考古,它戳中人类共通点。在乱世里,两个人在角落里抱紧,等着结束,这不浪漫,但真实。哈桑鲁的毁灭提醒,繁荣总有代价,边境居民最先遭殃。性别确认后,有人遗憾,但也有人觉得更包容,古代联结不按现代框框。遗址保护起来,现在是伊朗遗产,游客能去看看,但骨架不公开了。整个故事接地气,就是普通人的一天,突然变地狱,他们的选择简单,却传了2800年。想想看,战争没变,人性也没。

0 阅读:12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