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张本智和:“你为什么要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日本国籍?”张本智和说:“加入日本国籍,我就可以打败中国所有选手!”然而他的下场却大快人心。 最近一次引发热议的是他在横滨的一场比赛,那场比赛他赢了中国小将,激动之余庆祝过头,现场和中国教练王皓握手还出了点状况。 赛后,他还指责对方不尊重自己,但比赛录像表明主要责任其实在他一方。这些场上的争端和态度,在球迷群体里不断发酵。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每当张本智和在赛场上有些超常表现或者“小动作”,都会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张本智和这个人身上原因就有很多的争议,他生在日本仙台,父母都是中国乒乓球人。父亲年轻时在四川有过球员经历,母亲还待过中国国家队。 小时候家里生活环境就围着乒乓球转,张本智和自然也很早站上球台。两岁拿起球拍,八岁能赢高中生,日本乒坛很快把他当成“天才”。 但在中国这么激烈的乒乓球环境,像他这样的小将想要冲出来太难。而在日本,正好赶上一波“人才招募”的热潮。最后他和家人都选择改了国籍,日本成为了他的下一个奋斗舞台。 国籍确定以后,他获得了本土选手难以获得的宝贵机会。还没到13岁,他就在国际赛场亮相。 一开始成绩并不突出,但很快他就凭着实力连续制造冷门,一次次打进强手行列,两国球迷都对这个少年记忆深刻。 尤其是2018年,这一年他相继击败中国顶尖选手,成为日本乒乓球的希望。 那时候日本媒体对他追捧有加,不断宣传“新时代的代表”,甚至一度让他成为乒坛的风云人物。可这阵风没持续太久,风向很快转了。 张本智和在日本的高光时刻,也伴随着另外一面的争议。一边是国际比赛上打压中国队的言论,一边是在场上做动作让人觉得不舒服,多次拒绝用中文接受采访。 有时赢球后还表现得有些挑衅。这种种行为让中日球迷之间的情绪在网络上一再激烈碰撞。 有支持他的认为,他是为自己的理想和职业前途,靠实力晋升;也有人觉得他“过于激进”“忘了自己的根”。 但乒乓球不是只靠气势和话语权,成败都有自己的规律。东京奥运会他高呼要为日本拿金牌,但结果连八强都没进。 接下来的休斯敦世乒赛,甚至在第一轮就被淘汰,等于一下从风头浪尖跌到低谷。 在日本,当他赢球一切都好。一旦输球,舆论马上画风一变,不少本地球迷开始质疑他“归化背景”,有的还恶语相向,说他还是中国人,说他不该继续留在日本打球。 而到了中国,他因为场上的一些言行,回家祭祖甚至被老家村民集体抵制,身份问题让他两边都不好过。 其实张本智和所遇见的窘境在国际体育圈不是个例。很多国家想要提升实力,都会吸引顶尖选手归化,类似的例子在体坛各项目中不罕见。 对于运动员来说,换一面国旗代表上场,本意是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高的平台。但新的身份,也意味着社交圈、文化氛围的磨合。 “不是自己人”,无论在新老东家,都可能被当成异类;规则允许的时候,外部的评价未必能给到温情。 而在乒乓球领域,归化运动员让国际竞争更激烈。大家都希望借力打力打破垄断,但对于选手本人来说,在两国之间身份认同始终是难解的话题。 张本智和选择的这条路,让他一度站在聚光灯下,也让每一步走得比别人更难。 如果当时他没换国籍,坚持在中国待下去,说不定最开始机会少一点,但最后扎根下来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归宿。 张本智和的经历说明追逐顶峰要有勇气,但如何面对归属与身份的挑战才是真正的考验。体育某种意义上不只是比赛,还考验着每个人怎么面对出身、选择和未来。 张本智和的路,只能靠他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记者问张本智和:“你为什么要放弃中国国籍,加入日本国籍?”张本智和说:“加入日本
古木过去
2025-09-22 11:4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