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葡萄牙政府那边站出来表态了,承认巴勒斯坦国。他们总统德索萨就坐在那,说这是“事关良知和原则”。镜头一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发了声明,都选在同一天,文件一签完,新闻就出来了,像是西方国家突然商量好了一样,整个外交圈子都活泛起来。 这事儿看起来是挺突然的,但其实背后酝酿了不是一天两天。加沙地带打来打去都快一年了,死了好几万平民,饥荒、废墟、流离失所……这些词都快说烂了,但局势一点没缓和。国际上批评以色列的声音越来越大,连它最铁的盟友都有点扛不住了。英国首相斯塔默七月份就放过话:如果以色列九月份之前还不改善加沙状况,英国就承认巴勒斯坦国。现在期限到了,话也兑现了,还拉上了加拿大和澳洲这几个兄弟。葡萄牙呢,也跟着表态,外长兰热尔在纽约签完字就说,这是履行一项“基本且广泛认同的政策”。 西方国家这么步调一致,肯定不是巧合。说白了,这就是在给以色列和美国施加压力。以前这些国家基本都是跟着美国走的,美国说啥是啥,现在眼看着加沙的人道灾难越来越惨,国内老百姓不干了,舆论压力太大,政府不得不转弯。英国副首相拉米说得挺实在:承认巴勒斯坦国不能马上喂饱加沙的孩子,也不能让被扣押的人质立刻回家,但它意味着英国支持“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正义性。这话听着挺漂亮,但背后也有点“纠正历史错误”的意思——别忘了,一百多年前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可是巴以争端的祸根之一。 但承认完了,然后呢? 巴勒斯坦国就能顺利建国了吗?现实可没那么简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立马跳出来说“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还强调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数量已经翻番,意思很明显:地盘我都占着了,你建国?没门。更极端点的以色列官员,比如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直接威胁要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主权”,甚至扬言要彻底摧毁“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政权”。这头西方承认,那头以色列加速扩张,巴勒斯坦国的边界在哪儿?主权怎么落实?这些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所以这些承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告诉以色列“你别太过分”,顺便安抚一下国内情绪。但真要推动和平,光靠承认远远不够。“两国方案”嚷嚷了多少年,为啥一直没实现?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比如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以色列定居点——一个比一个难啃。现在加沙还在打仗,哈马斯和法塔赫这两派也没完全统一,巴勒斯坦内部自己都没理顺,就算有了国家名分,离真正运转起来还差得远。 美国的态度也是个关键变量。这次它缺席了联合国的那场“两国方案”会议,明显和盟友不同调。特朗普之前还当面反对英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没劝住。美国要是死不松口,以色列就有底气硬扛。国际社会再多人承认,不如美国一句话好使。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多国家一起行动,确实让以色列和美国更孤立了。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里,超过四分之三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前多是发展中国家,现在英加澳这些西方核心成员也加入,风向是真的变了。巴勒斯坦人当然欢迎,总统阿巴斯说这是“迈向公正持久和平的重要一步”,哈马斯也赶紧蹭热度,说这是“确认巴勒斯坦人民对土地的权利”。但狂欢之后,还是得面对现实:加沙的炸弹没停,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还在扩,和平协议依然遥遥无期。 批判地看,这些承认是进步,但也有点“低成本表态”的嫌疑。不用掏钱不用派兵,发个声明站个队,既能赚点道德分数,又不用真的下场收拾烂摊子。真正难的,是接下来怎么逼以色列坐下来谈,怎么确保巴勒斯坦内部别分裂,怎么让承认不只是纸上盖章。如果光承认不行动,那除了激怒以色列、让外交场面更热闹点之外,实际作用可能有限。 和平不是靠承认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停火、谈判、妥协,还有大国真心实意地推,不是半心半意地表态。现在球又踢到了以色列和美国这边,看他们怎么接招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反战 巴勒斯坦约旦 巴勒斯坦自愿者 巴勒斯坦沙 巴勒斯坦演讲 巴勒斯坦访俄
反转太快了连日本民众都看不下去了!731上映之际,日本民众组织游行,反对美日
【322评论】【2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