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飞行员徐勇凌驾驶一架歼6战斗机,听错口令,撞上长机,坠毁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最后,他弃机跳伞逃生,不料,却在深山迷路8小时,陷入绝望之际,突然一声牛叫声却让他看到希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7年2月19日清晨,云南空军训练基地的停机坪上,25岁的徐勇凌仰头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 这个杭州小伙入伍刚满半年,总飞行时长仅20多小时,仪表盘上某些按钮的功能还没摸透,但年轻人的热血让他对这次双机超音速编队训练充满期待。 他系紧飞行头盔时,护目镜反射着朝阳的金光,心想必须漂漂亮亮完成任务,给副团长朱广才留下好印象。 万米高空的阳光像刀片般锋利,徐勇凌紧盯着长机尾翼的红色航行灯。 无线电突然传来指令:“360加力。” 他毫不犹豫推满油门,歼-6的加力燃烧室喷出炽热尾焰,时速瞬间突破800公里。 直到发现长机仍在匀速飞行,他才惊觉自己误将邻队指令当作本机命令。 两架银色战鹰以1.2马赫的相对速度逼近,相撞只在眨眼之间。 本能让他猛推操纵杆试图俯冲避让,机身却像被无形巨手攥住般剧烈翻滚。 座舱盖被长机碎片击穿的瞬间,徐勇凌听见警报声与金属撕裂声混作一团,仪表盘所有指示灯疯狂闪烁。 弹射座椅火箭点燃的刹那,8倍重力加速度将徐勇凌狠狠压进座椅,昏迷前最后的记忆是湛蓝天空与苍翠群山在视野里高速旋转。 刺骨寒风让他骤然清醒时,发现自己正和座椅一起从8000米高空自由坠落,主伞未开! 大地以骇人的速度扑面而来,他拼命扯动应急开伞手柄,降落伞在距地面不足千米处终于绽放。 着陆时他蜷身翻滚缓冲,腕表表盘在撞击中碎裂,指针永远停在12点15分。 指南针因地下磁铁矿干扰疯狂打转,飞行服被荆棘撕开十几道口子。 跋涉六小时后,夕阳将山脊染成血色,徐勇凌瘫坐在腐叶堆上,喉咙干得冒烟。 两架价值千万的战机因自己失误毁于一旦,朱团长生死未卜的念头啃噬着心脏。 远处突然传来“哞”的牛叫,他跌跌撞撞循声而去,看见一个彝族男孩正趴在岩石上写作业。 孩子抬头时,徐勇凌才发现自己失声了,极度的紧张与脱水让声带暂时罢工。 他抓过作业本写下“请带我到村公所”,男孩盯着歪扭字迹看了几秒,扔下木棍和羊群就带他钻入密林。 男孩尹正海不过九岁,汉语都说不利索,却懂得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炒得金黄喷香。 粗瓷碗递到手里时,飞行员的手抖得几乎捧不住饭碗。 蛋炒饭的香气混着柴火味钻进五脏六腑,他想起北航食堂三毛钱一份的炒饭,想起母亲总爱多淋半勺猪油。 当村民举着火把涌进村公所,捧着鸡蛋水果往他怀里塞时,这个未来歼-10首席试飞员把脸埋进掌心,泪水从指缝渗进云南红土。 朱广才虽被划破降落伞导致重伤,所幸与徐勇凌同期获救。 而那个放羊娃不知道,他随手写作业的铅笔,竟为共和国挽救了一名试飞英雄。 29年后,退役的徐勇凌通过网络平台寻人,与已成家立业的尹正海重逢时,两人相拥而泣。 如今尹家柜子里,歼-20模型与当年战机残骸并排陈列。 徐勇凌在回忆录里写道:“最先进的战机也需要最质朴的人民托举。” 那声穿透密林的牛叫,那碗粗瓷碗装的蛋炒饭,或许正与万米高空的鹰啸共鸣。 官方信源: 中国军网《歼-10试飞员跳伞坠落大山,29年后找到恩人放羊娃》 央广网《歼10首席试飞员寻找29年前救命恩人》 央视《军旅人生》2015年8月专访 徐勇凌《凌云御风》
“霹雳”10空空导弹,歼20战机的贴身“利刃”。“霹雳”10的飞行速度4马赫,采
【10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