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警抱怨,中方已开始常态化巡逻,美日澳却不敢阻拦!
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直接改变了中菲双方博弈的规则。中方海警和渔政力量迅速跟进。据公开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和商业卫星图像分析,自9月11日起,至少有4艘海警船——包括2艘万吨级的“海警3407”和“海警2308”——已在黄岩岛附近实现24小时轮驻,巡航频率较8月份提升了近3倍。
同时,中方在这一海域的空中巡逻也同步加强。仅9月10日至12日三天内,中方就出动了超过12架次各型军机执行海上监控任务。
面对这一变化,菲律宾反应激烈。菲海警司令部公开抱怨称,中方巡逻已进入“常态化高强度模式”,他们多次试图向黄岩岛附近运送补给和物资的行动被有效拦截。更让马尼拉方面焦虑的是,他们原本指望的美日澳三方支援,这次却集体“静音”。
其实也不完全是,美军不露面是有原因的。就在中方宣布设立保护区的当天,美军一架MQ-4C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从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前往黄岩岛空域活动。这架无人机飞行高度达到约14000米,速度维持在550至620公里/小时,按计划应绕岛飞行并实施电子信号采集。
但实际情况是,中方迅速派出多架歼-16和空警-500组成编队升空拦截。根据飞行追踪平台ADS-B Exchange的数据,双方在空中对峙超过3小时,MQ-4C原定4圈绕飞只完成不到2圈,最终被迫提前返航。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军出动了战略级侦察飞机,但全程没有获得日澳空军的协同行动。日本航空自卫队当天在琉球的待命战机未有任何起飞记录;澳大利亚空军更是连表态都没有。要知道,在2023年类似的对峙中,美日澳曾联合举行过“三边空中护航”演练,而这一次,面对中方的快速反应和坚定姿态,美国的盟友选择了沉默。
菲律宾想要制造摩擦的空间被大幅压缩,而它所依赖的外部支持,在事实面前显得越来越靠不住。美国虽有心介入,但受限于局势升级风险,只能进行有限侦察,且无法获得盟友实质性配合。日澳则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愿卷入直接对抗。菲律宾不失望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