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

百姓事记簿 2025-09-20 00:07:18

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如今我们出门,买东西付款扫二维码,坐公交地铁刷二维码,甚至取个快递都得靠二维码,这小小的黑白方块早成了生活里离不开的东西。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方便到极致的发明,最初的创造者其实是个日本人,而他当年的一个决定,不仅让自己错失了巨额收益,更让中国在二维码领域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这个日本人叫腾弘原,1994 年的时候,他在日本电装公司工作,为了解决当时数据存储和读取不方便的问题,琢磨出了二维码这个东西。 当时他觉得这玩意儿原理挺简单的,就是把数据用黑白像素的排列方式呈现出来,没什么特别复杂的技术含量,所以压根没想着去申请专利收费。 就这么着,二维码开始在全球慢慢推广开来,但一开始的时候,应用场景还不多,没掀起太大的波澜。 腾弘原也没太在意这个自己当年的 “小发明”,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觉得二维码这东西撑不了多久,估计 10 年之内就得被更先进的技术淘汰。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让二维码焕发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力,而且早就有人针对二维码的相关技术申请了注册,掌握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 要知道,要是当年腾弘原没有放弃索取专利费,按照后来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光是中国市场,一年给日本的专利费就得至少 50 亿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50 亿元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能支持很多科技项目的研发,能助力不少企业的发展。但因为腾弘原当初的决定,中国企业没有被专利费束缚住手脚,反而能放开胆子去探索二维码的应用场景。 那几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得特别快,移动支付、电子商务这些领域都在飞速崛起,而二维码正好成了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关键纽带。中国的企业不仅把二维码用在了支付上,还拓展到了交通、医疗、教育、物流等方方面面。 这背后其实能看出来中国强大的实力和大国风范。一方面,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规模,能让一个技术快速落地并且规模化应用,二维码就是因为在中国有这么大的需求,才得以迅速普及。 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特别善于抓住机会,并且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不仅能把别人的发明用好,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突破,形成自己的优势。 不像有些国家,可能拿到一个技术就想着怎么靠专利收费赚钱,中国更看重的是技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能为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助力。 现在再看腾弘原当年的判断,显然是错了。距离他说的 “10 年淘汰期” 已经过去快 10 年了,二维码不仅没被淘汰,反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还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而中国在二维码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也挺有意思的,一个日本人发明的技术,在中国被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要是当年腾弘原知道二维码后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能给中国市场带来这么大的价值,他会不会后悔当初放弃专利费的决定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想法。

0 阅读:1
百姓事记簿

百姓事记簿

记录百姓事,书写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