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视台评论中国93大阅兵:中国的武器都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法国BFMTV电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9 19:00:25

法国电视台评论中国93大阅兵:中国的武器都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法国BFMTV电视台转播了中国9.3盛大阅兵式的纪录片,并且邀请专家嘉宾进行点评。法国人依旧一副老欧洲的傲慢,认为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的先进武器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新玩意,这些武器还没有达到西方的最高标准,而且,中国已经好多年没有打仗了,实战经验不足,巴拉巴拉......     这种说法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毕竟中国确实已经多年没有卷入大规模战争,但要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把“实战检验”的定义限缩得太狭隘了,甚至有点故意忽略事实的味道。   真正的武器性能验证从来不止一种形式。就拿中国的翼龙-2无人机来说,这款由中航工业成都所研制的装备已经出口到了阿联酋、沙特、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累计出口数量达到数百架。   在北非沙漠的反恐突袭中,尼日利亚军队用翼龙-2精准打击“博科圣地”恐怖组织的藏身处;在中东战场,沙特军队操作同款无人机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实施精确打击;甚至在利比亚内战中,翼龙-2还上演过“横扫”土耳其TB-2无人机的精彩表现。   这些在海外用户手中经历的真实战火,难道不算实战检验?数百架的出口规模形成了庞大的使用反馈网络,设计师们根据战场暴露的问题不断优化软件算法、改进武器挂载方案,这种迭代速度可比某些国家单纯靠演习积累经验要快得多。   再把目光转向联合国维和行动这片特殊的“战场”。中国派出的蓝盔部队携带的都是100%国产化装备,从凯夫拉头盔到95-1式自动步枪,从“猛士”突击车到92式轮式步兵战车,这些装备在非洲的沙尘暴里、在中东的高温下持续执行任务。   维和官兵穿着加装陶瓷插板的防弹衣抵御步枪子弹和榴弹破片,驾驶加装防弹玻璃的突击车在战乱区域巡逻,操作国产挖掘机在极端环境下保持高出勤率。有一次,维和官兵郑东升操作国产挖掘机一次性完成104个防御沙箱填充,效率和质量让联合国官员都惊叹不已。   这些装备每天都在应对路边炸弹、武装袭扰等突发情况,这种持续的低强度实战考验,对装备可靠性的检验价值丝毫不亚于大规模战争。   法国专家可能没注意到,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比拼,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在《淬火》宣传片曝光的空军演习中,空警-500预警机在278公里外就发现了三组隐身目标,这得益于它搭载的全球首款“数字阵列雷达”,这种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电磁波发射时间制造相位差,比传统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反隐身能力更强。   接到预警机通过数据链传来的目标信息后,歼-20隐身战机在不开启自身雷达的情况下,依靠体系支持完成战术机动,最终发射导弹成功“击落”模拟敌机。这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体系对抗演练,其技术含量和逼真程度,可比某些国家在实战中单纯的火力覆盖要高得多。   当双方都无法通过机载雷达直接发现对方时,飞行员那句“雷达干净,可能是同代机”的报告,背后是整个空战体系的精密协同,这难道不比简单的实战经历更能体现装备性能?   战略武器领域更能说明问题。93大阅兵上亮相的东风-5B导弹,后续改进型东风-5C已经能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这些弹头可以在数百公里纵深内选择独立目标,还能调节打击时序和次序。   这种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核心是末助推控制系统,中国在这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通过多次试射得到了充分验证。对于洲际弹道导弹这种战略威慑武器,其性能验证主要依靠高精度的试射和模拟计算,难道非要真的投入实战才能证明价值?法国自己的核力量也多年没有实战使用过,但没人会质疑其威慑效能,这种双重标准显然站不住脚。   除了海外实战、维和任务、体系演习,还有与多国的联合训练、国际军事比赛等交流活动。在“国际军事比赛”中,中国参赛装备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的同类装备同台竞技,在复杂地形机动、火力精度等项目中多次名列前茅。   这种与外军装备的直接对比,同样能暴露问题、促进改进。更何况,中国国防工业建立了严格的试验鉴定体系,从零部件级的环境试验到系统级的综合演练,每款装备列装前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测试,这种科学性和严谨性,丝毫不亚于实战检验。   法国专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实战经验不等于实战性能。美军在中东战场使用的先进装备,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从航母弹射器故障到隐身战机供氧系统缺陷,实战环境反而放大了某些设计缺陷。而中国装备虽然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但通过用户反馈、模拟训练、极限测试构建的验证体系,同样能保证性能可靠。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枭龙

枭龙

1
2025-09-19 21:25

对这些人一句话就行:“我家菜刀没杀过人,你把脖子伸过来试试吧!”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