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2年前警告中国放弃武统,美印太地区远程导弹将对中国造成威胁,可中国手里攥着稀土,F35战机少一克稀土都别想起飞,这可比什么导弹威胁实在多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两年前,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放出过一句狠话:中国如果选择武力统一台湾,遭受的后果将比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遭遇的打击严重五百倍。 这句话一度被西方媒体大肆渲染,用来恐吓中国,阿奎利诺当时提出了所谓的三板斧:经济封锁、军事打击、国际孤立,并试图把这种战略包装成一副必然成功的样子。 所谓经济封锁,是指美国要拉拢盟友切断中国的全球贸易航线,包括马六甲、巴拿马、阿拉伯湾这些重要的海上要道,听起来似乎很有压迫感,但从现实看几乎难以落地。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一旦切断中国的航运,全球供应链将立即遭到破坏,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首当其冲。 对俄罗斯制裁已经让欧洲能源紧张,对中国如果采取类似方式,后果只会更严重,盟友未必会愿意承受这种代价,美国自己经济也很难扛得住。 在军事层面,美方常常强调要依靠盟友联合行动,阿奎利诺特别提到过日本和澳大利亚,还以“环太平洋军演”为例,展示多国参演的规模,他认为只要集体出动,就能压制解放军。 但实际问题在于,台海就在中国家门口,解放军拥有明显的主场优势,导弹射程和后勤保障条件远超美军,美国若强行介入,跨越半个太平洋的补给线就是一大软肋。 即使盟友愿意参与,他们也清楚自己将成为第一波打击的目标,过去的多次兵棋推演也显示,美军的成功率偏低,军事上根本谈不上把握。 至于国际孤立,美国的设想是将G7、欧盟、五眼联盟和四方安全对话这些机制全拉进来,向中国施压,从操作层面看,美国确实能动员一部分西方国家跟随,但全球大多数国家依赖中国市场。 “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数量庞大,他们和中国有深度的合作,即使在政治立场上表示支持美国,经济行动上也不可能与中国完全脱钩,孤立的效果有限,真正能做到的范围非常狭窄。 从2022年到2025年,美军的表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阿奎利诺属于典型的强硬派,他强调的是全面打击,动辄喊出“500倍毁灭性后果”,接替他的帕帕罗则显得务实一些。 他提出了“论分计秒”的计划,认为在冲突一开始就要攻击解放军的雷达系统、导弹阵地和指挥中心,用快速精确打击来干扰解放军行动。 同时,他提出所谓“地狱景观”,打算利用成群的无人机和无人舰艇封锁台海,为美军赢得反应时间,这些思路相比阿奎利诺的夸张口号要现实一些,但问题依然存在。 它们依赖的前提是假设美军能够顺利进入战场,还要假设盟友全力支持,推演的结果仍然显示失败率很高,说明这些设想很难真正改变战略上的被动。 相比美军的各种口头威胁,中国手里掌握的筹码要实在得多,那就是稀土,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现代高端装备不可或缺的材料。 一架F-35战机大约需要四百公斤稀土,没有这些材料根本无法制造,导弹、潜艇、坦克、夜视仪同样需要稀土,美国的先进武器几乎没有一项能离开它。 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全球约七成的稀土产量来自中国,稀土提炼和加工能力更是超过全球八成,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缺乏加工能力,只能依赖进口。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提炼技术纯度能做到4N甚至更高,而美国只能停留在3N,美国曾经拥有加工产业,但因为成本高、环保要求严,企业早已退出,设备厂商也大多消失,今天全球绝大部分稀土加工设备依然由中国生产。 历史上中国对出口的调整就曾经引发巨大震动,2010年中国缩减稀土出口配额后,国际市场价格立即翻倍,日本甚至通过走私来弥补缺口,这一案例证明,一旦中国限制供应,全球市场马上会感受到压力。 美国国防部自己也承认,他们的稀土储备最多支撑几个月,如果中国收紧出口,美军的生产线会很快陷入停摆。 稀土不仅是数量上的优势,也是战略资源管控的优势,中国已将相关提炼和加工技术列入禁止出口范围,美国想要自建产业链几乎没有路径。 即使有新技术在实验室中探索替代材料,距离真正应用到军工生产还很遥远,更何况现役装备的维护和升级仍然离不开稀土,短期内,美国几乎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 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方威胁中国要用远程导弹和经济封锁来打压,听上去震慑力十足,但中国的稀土优势是现实存在的,美国的武器离不开它,这种根源性的依赖关系,比任何口头威胁都要实在。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7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