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制也没用,中国已下定决心,拒买美国芯,黄仁勋:很失望。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

风云史迹 2025-09-19 17:48:48

取消限制也没用,中国已下定决心,拒买美国芯,黄仁勋:很失望。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尽管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推出了多款对华减配版AI芯片,但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并不买单。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美国人折腾了半天,又是限制又是放行,最后拿出的芯片却没人要。 去年英伟达的H20芯片还被特朗普政府紧急叫停,说怕技术外流,今年又松口允许销售,结果中国的科技公司连正眼都没瞧几下。 黄仁勋觉得失望也正常,毕竟以前随便拿出点技术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突然没人买账了,换谁都得适应适应。 要说这H20芯片也是倒霉,刚上架就被央视旗下的玉渊潭天点名批评,说它不环保、不安全、也不先进,压根算不上好选择。 这话虽然直接,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美国人自己也清楚,这所谓的"特供版"就是把高端芯片砍了又砍的减配产品,性能上打了折扣不说,还留着不少安全漏洞。 之前中方约谈英伟达,专门问过芯片后门的问题,这事儿谁心里都有疙瘩。 其实中国企业不是一开始就不买账的。前几年美国刚收紧芯片出口时,国内确实慌过一阵,毕竟英伟达的芯片在AI领域确实好用。 但美国人把路堵死了,这边只能自己想办法。2018年那阵子,阿里成立平头哥,华为推昇腾芯片,百度悄悄搞起昆仑芯,现在看来都是有先见之明。 这几年下来,国产芯片不仅没被卡垮,反而越做越像样了。 美国人这两年的操作也挺矛盾。一方面想靠着芯片赚中国的钱,毕竟中国市场占了全球AI芯片需求的大头;另一方面又怕技术优势流失,非得搞这种"阉割版"产品。 结果就是现在的尴尬局面:减配的芯片没人要,高端的又不敢卖。特朗普政府还搞出个新规矩,让英伟达把在华收入的15%上交。 这就更有意思了,等于逼着企业在赚钱和合规之间走钢丝。 黄仁勋失望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的胃口变了。以前是有啥用啥,现在讲究性价比和安全性。 国产芯片虽然在高端领域还有差距,但在AI推理这些场景下已经足够用了。Bernstein的报告说,到2027年国内AI芯片的本土化率能达到55%,这可不是凭空猜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订单和产能撑起来的。 华虹、中芯国际这些企业忙着扩产,寒武纪刚拿到近40亿融资,大家都在抢这个窗口期。 说起来也得感谢美国这几年的"帮助",要是没有那些禁令,国内企业可能还在舒舒服服地用进口芯片,哪有动力砸这么多钱搞研发。 现在好了,自主芯片起来了,市场也保住了,美国人反而急了。又是企业CEO出来喊要保护优势,又是政府官员想各种办法,可惜为时已晚。 中国科技企业拒买美国芯,不是赌气,而是真的有了更好的选择。当百度的昆仑芯能撑起三万卡的集群,当寒武纪的营收一年翻几十倍,谁还会看得上那些性能打折、价格不低的减配版? 黄仁勋要是真觉得失望,不如好好想想,当初要是不搞这些小动作,是不是还能留住些客户?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中国芯片的自主之路已经越走越宽,这可不是靠取消几个限制就能回头的。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风云史迹

风云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