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不到24小时,美国遭遇滑铁卢,英伟达收买中企惨遭完败。据路透社9月16日

全球秒报君 2025-09-18 10:01:48

谈判结束不到24小时,美国遭遇滑铁卢,英伟达收买中企惨遭完败。据路透社9月16日独家消息,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最新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RTX6000D需求低迷,其主要大客户,多家中国科技巨头拒绝下单。 不到24小时前,谈判桌上还弥漫着紧张与不确定;如今,英伟达的“特供版”芯片RTX6000D却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这已不是第一次。 此前H20芯片的冷遇,如今RTX6000D的再度遇冷,似乎正在揭示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用“拒绝”二字,书写一场关于技术自主与市场话语权的沉默宣言。 英伟达的H20、RTX6000D和B30A芯片,本质上是在美国出口限制政策下的产物。 它们并非技术领先的代表,而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妥协品”。 这类芯片在性能上做了明显降级,却试图以“量身定制”的名义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中国企业此次的集体拒绝,恰恰反映出市场逻辑的根本转变:从“有总比没有好”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宁可不用,也不将就”的主动选择。 这种转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中国科技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果。 近年来,国产GPU和AI芯片在算力、能效比和生态建设上取得显著突破,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已能在多数商业场景中实现替代。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依赖“特供芯片”不仅存在供应链风险,更可能阻碍自身技术路线的独立性和迭代速度。 中国科技企业敢于对英伟达说“不”,背后是三重核心底气的支撑: 1. 技术替代能力提升: 华为昇腾、寒武纪、壁仞等企业的芯片产品已在多个行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尤其在推理侧和训练侧的中低负载场景中,国产芯片已具备竞争力。中国企业不再需要为“降级版”支付溢价。 2. 算力生态的自主化演进: 中国正在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从框架到应用的自主算力生态。 3. 战略安全意识的觉醒: 中美科技博弈的常态化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即使短期性能有所牺牲,长期的技术自主性和供应链安全性更为重要。 英伟达的遭遇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挫折,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重构的缩影。 过去,跨国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和市场垄断“作威作福”的时代正在终结。 新兴国家企业的崛起、地缘政治的压力、技术民主化的趋势,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拒绝并非封闭排外,而是对平等技术对话的呼吁。 中国企业并非拒绝所有海外芯片,高端芯片和先进制程产品仍有巨大需求——但拒绝的是明显带有“技术歧视”的降级产品。 这种态度向全球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市场欢迎真正的创新与合作,而非被动接受“二等公民”待遇。 面对连续两次的拒绝,英伟达是否会解禁B30A芯片已不再重要。 真正的问题是:在技术自主与全球化合作之间,如何找到新的平衡点? 对中国而言,拒绝“特供芯片”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挑战在于:能否在高端芯片领域实现真正突破? 能否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算力生态? 能否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技术孤立? 而对英伟达等跨国公司而言,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违背政策限制的前提下,与中国市场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是继续推出“阉割版”产品,还是探索技术授权、联合研发等新模式? 读者朋友们不妨思考: 你认为中国科技企业拒绝英伟达“特供芯片”是短期策略还是长期趋势? 在AI算力竞赛中,技术自主与国际合作究竟该如何平衡?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1 阅读:1796

评论列表

往事随风

往事随风

3
2025-09-18 21:48

美国连先进芯片都不卖给中国,怎么还能买中国企业

天雅

天雅

2
2025-09-18 21:23

出台一个政策,凡是美国禁销过的东西,往后再销往中国的话要取得中国政府批准的准入证,免得对方想什么时候卖你就卖你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