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认知:“乌克兰为何选择欧洲而非俄罗斯” 9月16日,泽连斯基接受天空新闻采访时称,“乌克兰如今是一个真正团结的国家。虽然是一个比俄罗斯小的国家,但我们决定为子孙和自由而战。因为乌克兰人渴望自由——这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本能。正因如此,乌克兰选择走向欧洲。当人们问'为什么选择欧洲而非俄罗斯'答案很明确:乌克兰人属于欧洲。我们生而自由,我们热爱自由。” 2014年广场革命那会儿,基辅独立广场上的人们举着欧盟旗帜抗议,那时候起,这个国家的政治风向就已经开始明显向西偏了。紧接着,乌克兰在当年就成了欧盟联系国,虽然这个身份离正式入盟还差得远,但已经能看出这个国家的选择。 到了2022年冲突全面爆发后,泽连斯基在战火里签了入盟申请文件。欧盟没让这份勇气等太久,当年6月就给了候选国地位,2023年底又启动了入盟谈判。 2025年波兰当欧盟轮值主席国,总理图斯克直接说要加速这个进程,虽然匈牙利还在反对,但这种阻力反而更说明乌克兰加入欧洲的决心有多坚定。 经济上的账算得更清楚。2019年的时候,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出口占比就只剩7.7%了,而到2024年,对欧盟的出口已经占到59%,足足245亿美元。黑海港口运出去的粮食、钢铁,大多都往欧洲国家去,这种贸易结构不是一天形成的。 欧盟也没少给力,2024年给了173亿美元财政援助,还通过了500亿欧元的重建基金。对乌克兰来说,欧洲市场不光是赚钱的地方,更是战后重建的底气来源。 安全方面的选择更现实。俄罗斯军队在顿巴斯用“锆石”导弹炸电力设施的时候,基辅市民得靠发电机过日子,这种时候谁能提供安全保障,大家心里都有数。北约那边虽然没明说会直接派兵,但“志愿者联盟”计划已经在讨论派数万人部队的事,美国还承诺当后盾。 泽连斯基要的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支持,毕竟普京喊他去莫斯科谈判,他怎么可能答应?俄罗斯外交部说乌克兰想当“桥头堡”,这种话反而让更多乌克兰人觉得,离俄罗斯越远越安全。 顿巴斯前线的士兵现在都用乌克兰语通讯,不是命令要求,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敖德萨的女性创业者多了起来,注册的独资企业数量比男性还多,这些变化里能看到社会结构的重塑。欧盟的援助资金流到了农业和制造业,让这些行业慢慢恢复元气,而俄罗斯那边除了军事威胁没给过什么实在好处。 民意调查里藏着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支持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人从27%涨到52%,但还有53%的乌克兰人相信十年后能成为繁荣的欧盟成员国。基辅社会学研究所追踪发现,年轻人用乌克兰语交流的比例比老一辈高很多,这种代际变化说明“自由本能”不是口号,是真的在社会里扎根了。 欧盟那边也不是一帆风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说反对乌克兰入盟,但欧盟还是在2024年通过了500亿欧元的援乌计划。这种支持力度让乌克兰人觉得,欧洲是真的愿意帮他们。 反观俄罗斯,除了要求乌克兰放弃入约、承认领土变化,没给过什么有吸引力的和平条件。泽连斯基政府宁愿接受北约的安全保障框架,哪怕这个框架里没有明确的入约时间表,也不想再跟俄罗斯绑在一起。 2025年冯德莱恩说要组建多国部队,虽然德国不太情愿,但法国和英国在推动。这种安全承诺对天天担心导弹袭击的乌克兰人来说,分量很重。 他们经历过能源设施被炸毁、冬天停电的日子,知道安全有多重要。欧盟的军事支持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至少给了他们对抗俄罗斯的底气。 经济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乌克兰2024年出口额超410亿美元,大部分都流向了欧盟。黑海海运恢复后,8720万吨货物运出去,这些粮食和矿产换来的外汇,支撑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俄罗斯2019年就只占7.7%的出口份额,现在估计更低了。这种贸易结构的变化,不是政策硬推的结果,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答案。 语言政策的变化也很能说明问题。公务员必须用乌克兰语办公,电视台外语节目要配乌克兰语字幕,这些政策背后是想重建文化认同。 泽连斯基说的“自由流淌在血液里”,其实是有现实基础的。欧盟候选国地位、对欧贸易依赖、北约安全磋商机制,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支撑着这种信念。乌克兰选择欧洲,不只是因为价值观,更是因为欧洲能给他们想要的安全、发展和尊严。俄罗斯给不了这些,所以这个选择其实早就明了了。
俄罗斯,刚刚给欧盟,划下了一条“同归于尽”的红线!必须看清,欧盟主席冯德莱恩
【77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