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跪在崇祯面前嘶吼:“陕西百姓连树皮都啃光了,您还要加辽饷!” 苏州织坊,官差正用鞭子抽打织户:“福王的田产该交的税,一分都不能少!”这魔幻对比看得我脊背发凉——明朝到底怎么亡的?难道真是李自成破城、清军入关? 一、官场成了“摆烂场”:上梁不正下梁歪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奏折堆成山看都不看,满朝文武想汇报工作得在宫门外跪到腿麻。更讽刺的是党争——东林党和阉党互相扯头花,今天弹劾你贪钱,明天举报我结党,连陕西大旱饿死百万人都成了攻击对方的工具。 二、钱袋子“越捞越瘪”:百姓被逼上绝路 如果说官场摆烂是内伤,那财政崩溃就是“失血过多”。 明朝收税本来就拧巴:一条鞭法规定“赋税折银”,本意是方便,结果玩砸了。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时,银价暴跌,农民卖一石粮换的钱,交完税后连种子都买不起。更狠的是“三饷加派”——为了打后金,朝廷在辽饷、剿饷、练饷上疯狂加码,赋税比万历初年涨了3倍! 西北百姓有多惨?《陕西通志》记着:“万历末,延安大旱,百姓剥树皮而食,树尽则食石,终至人相食。”可这时候,福王朱常洵在河南占着2万顷良田(相当于1300个足球场),一粒税都不交。李自成破洛阳时,从他府里抄出几千万两白银。 江南更魔幻:苏州织户每天织十匹布,七匹要抵税,最后一算账倒贴钱干活的大有人在。《大明劫》里孙传庭叹气:“不是百姓不想交,是交完了连饭都吃不上!”国家想从富商那筹钱,可人家早把银子藏在地窖里——钱全进了特权阶层的口袋,苦的只有老百姓。 三、人心散了:谁还愿意帮朝廷? 最致命的是,社会彻底裂成了两半。 土地兼并有多狠?皇室占1/3,藩王勋贵占1/4,剩下的小地主再扒一层,农民要么当佃户,要么当流民。小冰河期一到,旱灾蝗灾跟着来,老百姓要么饿死,要么造反。李自成喊“均田免赋”,一下聚了几十万人——不是他多会忽悠,是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 可朝廷还在“饮鸩止渴”。崇祯要筹军饷,第一反应是抄江南富商的家,结果人家早转移了,最后只能从普通百姓那刮。 更心寒的是“自己人”也不干了。明军将领克扣军饷、私藏金银是常态。《大明劫》里,孙传庭要带兵出征,士兵们喊着“欠饷不发,不如降贼”,最后全军覆没——不是他们怕死,是朝廷先寒了他们的心。 结语:历史的镜子,照见我们的清醒 明朝灭亡的故事,不是简单的“皇帝昏庸、奸臣误国”,而是制度僵化、特权横行、脱离百姓的连锁反应。
你能想象吗?明朝守卫北方长城的士兵,日常竟然靠啃带着孔洞的烧饼填肚子,想吃口肉更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