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打死了,可当警卫员将鸭子捞上来的时候,还被一个老大娘讹走了40块钱。 1947年8月的一天,太阳正毒,朱老总坐着吉普车往太行山深处赶,他要去视察三三兵工厂。 车一路颠簸,快到河坊村的时候,路边有条河,水草长得正旺,芦苇丛里扑棱棱地钻出来两只鸭子。 朱老总本来就爱打猎,眼睛一亮,以为是野鸭子,就从警卫员手里接过枪,抬手“砰砰”两枪,鸭子就漂在水面不动了。 警卫员笑着跳下车捡鸭子,刚要上车,就听见村里传来哭喊声。 一个老大娘颠着小脚跑过来,一看见鸭子就哭了:“你们咋打俺家的鸭子啊?!” 朱老总一听就知道坏了,赶紧从车上下来,衣裳都没顾上拍土,拉着大娘的手说:“老人家对不住,我当是野鸭子呢,是我看走眼了。你说多少钱,我们赔!” 警卫员问大娘要多少,大娘抹着眼泪说:“一只20块,两只40块。”那时的40元足够一人用一个多月了,一只肥鸭的市价不到10元。 可朱老总二话不说就掏出钱递过去,还把鸭子也塞给大娘:“这鸭子你拿回去,钱你也收下,就当我们买了。” 等到下午太阳快偏西,车队往回走又路过河坊村,司机老远就看见大娘站在路边摆手。 车一停,大娘就提着鸭子和钱跑过来,脸涨得通红:“村里人说你是朱总司令!我老婆子有眼不识泰山,两只鸭子哪能要您的钱啊!”说着就把东西往车上塞。 朱老总赶紧下来拦着,笑着说:“老人家,这钱你必须拿着。损坏老百姓的东西要赔,这是我们部队的规矩,我当总司令的更得遵守。” 俩人拉扯半天,大娘说啥也不肯收钱,朱老总看天不早了,怕耽误事,就说:“好好好,我收下还不行吗?” 可车刚开出去没多远,朱老总就打开车门,把钱和鸭子都扔了下去,还探出头喊:“老人家,这是纪律,你可一定得拿着!” 车走远了,警卫员从后视镜里看见大娘还站在路边抹眼泪,手里紧紧攥着钱。 这事说起来不大,可细琢磨琢磨真不简单。 那时候部队条件艰苦,40块钱不是小数目,够普通人家过好几天了,朱老总完全可以说句“我是总司令”,或者让地方上处理,可他偏不。 他知道老百姓养几只鸭子不容易,那是过日子的指望,这朱老总的实在,早年间在井冈山就出了名。 1928年冬天,井冈山遭敌人封锁,粮食紧缺,四十多岁的朱老总跟着年轻战士一起下山挑粮,来回五十多里山路,肩上压着一百多斤粮食。 战士们心疼他,偷偷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没想到他连夜找了根毛竹,自己削了根新扁担,还刻上“朱老总记”三个大字。 第二天鸡还没叫,他又跟着队伍出发了,挑着粮食走在最前面,年轻小伙子都跟不上他。 老百姓看在眼里,编了山歌到处唱:“朱老总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回在坳下乡,他去老铁匠丁长根家视察,一进门就看见丁长根蹲在地上搓膝盖,问了才知道老人有关节炎,天一冷就疼得站不起来。 朱老总摸着老人的膝盖说:“天冷了得穿厚点,可别冻着。”丁长根叹着气说:“儿子参加赤卫队把夹裤穿走了,家里就剩条单裤了。” 朱老总当即就让警卫员回茨坪,把军部刚发给他的夹裤拿来,丁长根捧着裤子直抹眼泪,说:“朱军长真是爱民如子啊!” 从井冈山开始,部队就有规矩:“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损坏东西要赔”。后来这些规矩慢慢变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管官多大,都得照着做。 就像毛主席说的,这支部队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哪能随便占家人便宜? 朱老总不光对老百姓实在,对自己家里人更严,他给家里定了三条规矩:不准用公家的车,不准托关系办事,不准讲究吃穿。 儿子朱琦从部队转业,按说能安排个好工作,可朱老总让他去铁路上当练习生,从烧锅炉学起。 孙子朱全华在青岛当兵,部队想把他调回北京照顾老人,朱老总摆摆手说:“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是孝子贤孙。”最后把孙子调到了南京的部队。 女儿朱敏在北师大当老师,住宿舍楼住了四十年,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朱老总的女儿。 新中国成立后,家乡想把仪陇县改名叫“朱德县”,他坚决不同意:“名字改了有啥用?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 有人给他送豹子皮,他笑着说:“我要是收了,不就成剥削老百姓的地主了?”在他眼里,官再大也不能搞特殊,规矩就是规矩,谁都不能破。 那两只鸭子、一根扁担、一条夹裤,看着都是小事,可里面藏着大道理。 老百姓拥护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的干部说话算数,不欺负人,把老百姓当自家人。 朱老总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纪律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廉洁也不是说出来的漂亮话,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实在。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