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了?很多人以为,2016年南海的两艘美国航母,是“主动撤退”,但实际上,真正让美国收手的,其实是他们算明白了一笔账: 在家门口打架,中国占尽地利,美国航母大老远跑来,后勤补给得从几千公里外运,而中国的战舰背后就是本土,要啥有啥。 就算打赢了几场战斗,中国还有更多“牌”可以打:手上握着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真要撕破脸,全球金融市场都得地震,而且中国早就准备了后路,石油天然气不走海运也能从陆路送来。 最关键是,美国发现周边国家没一个真心挺自己,菲律宾临时变卦,越南不吭声,马来西亚劝和,这架还怎么打? 美国智库内部曾做过评估,认为一旦与中国发生小规模冲突:全球海运保险费用将飙升300%,导致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东南亚国家可能保持中立,使美军基地难以发挥作用。 若中国抛售美债,将对美元体系造成显著冲击,这种局面下,军事胜利带来的收益有限,而失败则可能导致难以承受的损失。 2016年南海这事挺说明问题的,现在大国之间打架,和以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打赢了也捞不着好,以前打仗能抢地盘、要赔款,现在你打沉别人几艘船,人家反手就能抛售你的国债、断供关键物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稀土供应国,美国很多高科技武器都得用稀土,这架还没打,软肋就先被捏住了。 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打起来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苹果手机没法在中国组装,沃尔玛货架要空一半,这些损失可比打赢一场海战得到的那点面子值钱多了。 现在打仗还得看围观群众站哪边,东南亚国家现在学聪明了,谁也不得罪,两边做生意,美国发现小弟们都不愿往前冲,自己当大哥的总不能单挑吧? 其实最厉害的还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会算账,中国一边亮肌肉,一边留余地,美国算了算成本收益,发现不划算自然就退了,现在大国吵架,更像两个上市公司博弈,比的是谁底子厚、谁朋友多、谁更输不起。 以后可能都不用真刀真枪干了,电脑上推演一下,算算损失多大,大家就都知道该不该动手了,2016年南海这一出,就是现代大国博弈的经典案例,没放一枪一炮,但该较量的都较量完了。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9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