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酸!”9月16日,湖南邵阳,一所乡村小学里一年级只有一个小女孩,而整个学校

豆莱说说 2025-09-19 00:28:19

“好心酸!”9月16日,湖南邵阳,一所乡村小学里一年级只有一个小女孩,而整个学校也才14个学生,老师表示,虽然学生少,但是他们和其他学校一样,语数外,体音美都有,学生们在学校也很开心,网友:村里学校空着,而城里的教室恨不得把人挤在墙上! 这所学校有人开玩笑说是“巴掌大学校”,站在校园里一眼就能望到头。 教室空荡荡的,课桌稀稀拉拉地摆着,不像城里学校那样满满当当;操场也小得可怜,跑不了几步就到边了。 尤其是那个一年级教室,整个空间就围着那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写作业,看着特别单薄。 但让人心里暖的是,老师们一点没因为学生少就敷衍。 他们说,不管学生多少,课程得跟其他学校一样齐全,语文、数学这些主科一节不落,体育、音乐、美术课也照常上。 每周一早上,14个孩子会穿上整齐的校服,站在小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小脸蛋绷得紧紧的,透着认真劲儿。 老师们说,教学大纲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坚守。 对那个一年级小女孩来说,这样的环境也有着特别的温暖。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特意弯下腰,凑近她耐心讲解,眼神里既有教书的严谨,又有长辈对晚辈的疼惜。 全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把她当宝贝,这种“一对一”的照顾,在城里就算花大价钱也难有,可看着她独自一人的身影,又觉得这份“奢侈”里藏着说不出的孤单。 她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下课后没人一起追逐打闹,没人分享零食,也体会不到小孩子之间偶尔拌嘴又很快和好的热闹。 要知道,这些吵吵闹闹的日常,正是孩子学会分享、懂得竞争、学着处理矛盾的过程。 老师们也留意到了这点,特意安排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课间多陪她玩,大孩子们带着她跳皮筋、做游戏,校园里一响起笑声,才稍微冲淡了那份冷清,整个学校就像个小小的大家庭,互相照应着。 这份家庭式的温暖,是这所学校能撑下去的底气。 老师们在这儿的付出,早就超出了教书的本分。 他们不光上课,还得给孩子们做饭当厨师,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孩子冻出冻疮,还会烧好热水给他们洗脚。 可即便老师们这么用心,还是挡不住城镇化的浪潮,很多家长觉得城里的教育更好,都带着孩子去了城里,学校的生源才越来越少。 光靠老师们的坚守和爱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有人想着,或许可以搞网络课堂,让山里的孩子通过屏幕,和外面的同龄人一起上课、聊天,看看更大的世界;也有人提议,把附近几所这样的“袖珍学校”整合起来,定期组织集体活动,给孩子们创造更大的社交圈子。 但最关键的,还是得给这些留下来的乡村教师实实在在的支持,比如提高补贴、多安排培训,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守着这些孩子。 说到底,这所14人的深山小学,照出了城乡教育差距下的无奈,也映出了人性里的光辉。 那14个孩子虽然人少,却依旧响亮的读书声,是大山里最动人的声音。 它提醒着我们,守护每个孩子的上学梦,光有爱不够,还得有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办法,让山里的孩子不用羡慕城里的拥挤,也能在温暖的校园里,开开心心地长大、学本事。

0 阅读:80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