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浙江土匪头目王鼎山,派出2名女土匪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竟然希望新四军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18 23:43:07

1944年,浙江土匪头目王鼎山,派出2名女土匪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竟然希望新四军能够接济40万发子弹,可是,新四军司令员居然同意了土匪头目的请求,不过有一个条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抗战末期,浙江的山林里藏着无数故事,在那个世道里,谁都没法只做个安分的农民,有人说,浙江的高塘山里有个王鼎山,是个土匪头子;可对当地百姓来说,他却是个讲义气的绿林好汉,王鼎山从小家里穷,干过木匠,后来混迹江湖,因为得罪了地头蛇,被逼无奈带着一帮兄弟上山,过起了以命相搏的日子,可他的队伍,跟一般烧杀抢掠的山贼不一样,专门盯着权贵富户下手,遇上穷人还搭把手,日子久了,反倒在乡里乡亲中落下了个还算正面的名声。   但乱世中,靠山吃山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抗日战火蔓延,日军在浙东烧杀抢掠,村民苦不堪言,王鼎山瞅着周遭满目疮痍,心里也不是滋味,起初他那支队伍只能靠冷兵器,后来渐渐仗着地形熟、手下灵活,学会了在山里设伏,专挑日军的小股部队下手,从缴获中添置了几条枪和一点弹药,总算能和敌人较量几回合,可是到了1944年,局势急转直下,日军加强扫荡,国民党也没闲着,盯上山里的武装,不管是不是抗日的,凡是不听号令的都想“收编”,王鼎山的地盘成了国民党的重点目标,几轮围剿下来,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兄弟们人心惶惶,眼看着山寨就要守不住。   走到这个份上,王鼎山明白,单靠自己是熬不过去了,消息灵通的他听说新四军在浙东站稳了脚跟,不但能跟日军死磕,还讲规矩、守纪律,他思来想去,决定拼一把,可他也知道,自己在江湖上的身份不见得让人信任,思前想后,王鼎山挑了两位在本地很有威望的女中豪杰,托她们带封信,去找新四军的陈山,希望借到一批弹药,好让队伍顶过眼前难关,信上开口就是要四十万发子弹,在那个年代,这数字堪称天方夜谭,可他也不是乱开口,他手下几百号人,真想跟新四军合作抗日,这点弹药是生死线。   信送到新四军那,陈山一看,眼里满是为难,这点家底,别说借给别人,自己都捉襟见肘,可王鼎山这股人马,要是能争取过来,正是新四军壮大的好机会,新四军司令员和政委商量后,权衡再三,决定给王鼎山指条路:弹药不给,但只要带着队伍归队,编进新四军,待遇保障一步到位,说白了,就是要把这股山里的力量变成正规军,既省了急缺的弹药,又能壮大抗日队伍。   王鼎山收到消息,心里五味杂陈,自己当惯了山大王,现在要脱下草鞋进队伍,规矩多了,能不能适应谁都说不准,但形势比人强,他明白,留在山上等于等死,和手下骨干一合计,大家都觉得,跟着新四军,起码有条活路,于是王鼎山带着队伍准备下山,可天不遂人愿,消息走漏,国民党早布下埋伏,王鼎山的队伍在下山途中就遭了截杀,枪声一响,山林间杀声震天,弹药本就不多,这一仗打得极为惨烈,幸好新四军及时出兵增援,才让王鼎山的人马突出重围,算是捡回一条命。   脱险之后,王鼎山带着残部正式归队,队伍被编成了新四军的嵊新奉大队,新四军对他们的要求很明确:不能再干绑票勒索那一套,纪律第一,百姓利益至上,王鼎山虽然心里有点舍不得以前的“山寨规矩”,但看着手下兄弟们有了吃穿保障,能拿起枪堂堂正正打鬼子,他也咬牙认了,过去那些以抢养队的老习惯,慢慢被新军队的规矩取代,王鼎山转变得也不容易,刚开始还有些人不服管教,但在新四军政工干部的耐心引导下,大伙逐渐明白了抗战到底是为了什么。   王鼎山和新四军的这次“合伙”,成了浙东抗战一段佳话,队伍加入正规军后,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一股拼劲,在日军据点附近频频出击,夜袭仓库、伏击运输队,干得有声有色,每打赢一仗,队伍士气就高一分,山里走出来的兄弟们,也慢慢有了国之利器的精气神,王鼎山本人,从一个乡野草莽,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军官,新四军也没亏,少了一个潜在的麻烦,多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其实,这场合作里还有个关键人物——陈山,他本是书生出身,早年在当地教过书,也组织过青年抗日社团,后来参加共产党,干过宣传、记者、组织等多种工作,陈山和王鼎山早在山中就有交情,彼此虽不是一个路子,却都明白民间力量的重要,正是陈山居中斡旋,才让新四军和王鼎山找到合作的契机,这个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王鼎山归队时,也提了不少条件,比如希望自己能继续带队、保障弟兄与家属安全,新四军原则上都点头,唯独对绑架勒索的旧账,坚决不同意,王鼎山见新四军立场坚定,也就没有再坚持。  

0 阅读:200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