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八路军帮助卫立煌部突围。卫立煌不禁慷慨:“你们这个团算是报废了!”不料一旁的杨勇解释:“上面只有一个连?”卫立煌大惊:“别开玩笑!一个连怎能挡住日军?” 1938年的山西,战火纷飞,局势危急。日军一路南下,势头汹汹,妄图将中国军队的抵抗彻底碾碎。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国民党第二战区副长官卫立煌,率领着一支部队,正艰难地在山西境内辗转。 卫立煌,这位国民党军中的名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之前的战斗中也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此刻,他却陷入了绝境。 当他率部行至汾河附近时,发现河上桥梁已全被日军炸毁,而退路也被日军截断,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经八路军115师防地绕道向东行进。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在石楼、白儿岭一带,卫立煌连同他的指挥部,竟一头扎进了日军的包围圈,生死存亡,危在旦夕。 当时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得知卫立煌的危险处境后,没有丝毫犹豫。 在彭德怀看来,虽然国共两党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但在抵御外敌、抗击日寇这件事上,必须团结一心。 于是他立刻命令附近的343旅前去救援。接到命令的343旅迅速行动,向着石楼、白儿岭一带疾驰而去。 而负责正面阻击日军、掩护卫立煌部撤退的,正是115师686团。杨勇作为686团的团长,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 他精心挑选了三营十连,让他们抢占白儿岭。白儿岭地势险要,两面悬崖峭壁,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通,是绝佳的阻击阵地。 十连战士们到达白儿岭后,争分夺秒地利用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没过多久,两千多日军气势汹汹地朝着白儿岭扑来。战斗瞬间爆发,日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和强大的火力,向十连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白儿岭上,整个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在后方,杨勇陪同卫立煌用望远镜观看着战场局势。 卫立煌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看着那被炮火笼罩的白儿岭,心中满是担忧,不禁对杨勇感慨道:“杨团长,你的团,看来要让鬼子打废了。” 然而杨勇却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卫司令不要担心,我的团打不垮,再说现在战场上只有一个连的兵力!” “一个连?怎么可能!”卫立煌满脸诧异,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他的认知里,一个连想要挡住两千多日军的进攻,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事实就是如此,十连的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技巧,创造了奇迹。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面对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疯狂冲锋,十连战士们毫不退缩。 他们巧妙地利用白儿岭的地形,时而隐蔽在工事里躲避日军炮火,时而又突然冒出来,用手榴弹和子弹狠狠打击日军。 日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这狭窄的地形中,兵力优势难以完全发挥,始终无法突破十连的防线。 战斗结束后,卫立煌亲眼看到,八路军真的只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而且这个连仅仅伤亡20余人,却成功阻挡了日军,让他和指挥部安全脱险。 他对八路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八路军真能干!”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卫立煌特地送给686团10万发子弹。 之后,他从延安回到西安,对八路军的救命之恩仍念念不忘,又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牛肉罐头180箱。 这场战斗不仅体现了八路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也反映出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合作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它就像一个缩影,让人们看到,在抵御外敌入侵的道路上,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创造奇迹。这种团结的精神,在之后的抗战岁月里,多次发挥出关键作用。 百团大战期间,卫立煌部主动出击晋南日军,牵制了大量敌军兵力,有力地策应了八路军的行动。 这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作战模式,让日军在华北地区陷入了重重困境。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类似白儿岭这样的战斗还有很多。 它们或许规模大小不一,但都彰显了中国军民为了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白儿岭战斗,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战的一个经典范例,被载入史册,也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它时刻提醒着后人,团结就是力量,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时,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4评论】【34点赞】
LHB
七路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