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坐拥100万亿,可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18 17:16:45

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坐拥 100 万亿,可连一块高端芯片都造不出来!美媒紧接着嘲讽:中国人才本就是为我们培养的,硅谷里有千千万万名北大清华学子在为我们效力!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科技媒体也曾提到,大量来自中国顶尖高校的人才在硅谷为英伟达、谷歌、英特尔等公司服务,这也被某些评论解读成“美国不需要自己培养,直接用中国清华北大的人才就够了”。   而这番声音,在台积电赴美设厂一波三折、芯片法案推行困难之际,又被反复提起,引发群情振奋也让不少人陷入沉思:这是一场技术战,也是一场人才战,中国到底差在哪?   情绪起来前,咱先捋捋事实,张忠谋的厉害之处不只是造芯,而是把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玩成了游戏规则。他在美国德州仪器干了几十年,把代工这件事玩成了极致艺术,而他创办的台积电,从一开始就选择不碰品牌、不做成品,只为全球公司代工,这套打法成功把摩托罗拉、高通、英伟达都绑在了自家的生产线上。   而美国,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台积电请进了亚利桑那。可事到如今,设厂问题频出,从工人罢工、技术转移焦虑到补贴条款要求“交数据”,台积电的美国梦正变得越来越像一场豪赌。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行业虽然还在追赶,但这个过程不能用“慢”来评价,只能说,“难”,光刻机被卡住,芯片制造的最关键一环没法绕过荷兰ASML,一台EUV设备集合了全球800多家企业的供应链,就算想“脱钩”,也不是谁说了算的。   但现在的情形并不是一潭死水,这些年,中国在芯片设计、封装、存储等领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态圈,最关键的是,不少国产设备企业收入开始翻倍增长,这说明市场正在形成闭环,说明一批创业者已经在硬着头皮啃下最硬的骨头。   真正让人警惕的,其实不是差距,而是认知误区,有些人总以为搞芯片就靠政府投钱,结果项目一批又一批,有的连产线都没拉起来,就成了政绩工程的废墟,而真正能跑出赛道的企业,靠的不是喊口号,是死磕出来的技术、磨出来的团队,还有扛得住亏损的耐心。   再说人才,别再幻想什么“天才回流潮”一夜之间就能解决问题,硅谷那些拿着绿卡、领着年薪百万的清华北大出身的工程师,他们在那边站稳脚跟靠的是资源、平台、稳定的研发环境。   光靠爱国情怀,是撑不起芯片产业的脊梁的,问题不是人不回来,而是回来干啥?有没有实验平台,有没有产业链配合,有没有说了算的项目资源,这些才是硬核吸引力。   张江能聚人,是因为它给得起待遇、跟得上节奏,而别的地方跟风立项目,画完图纸就等“报效祖国”,这思路要是不换,谈何“赶超”?   技术这事,比的是底气,不是情绪,话可以说得尖一点,但路还得踏踏实实走,想要从“被动接单”变成“制定规则”的那个,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死磕,不是热搜上的短跑。   张忠谋没错,他说的是事实;大陆也没错,追赶的是方向。错的,是那些既不肯投入、又指望奇迹的人,当中国真正造出属于自己的“EUV”时,不需要任何嘲讽被驳回,因为全世界都会安静,你觉得:中国芯片突破最难的是技术、人才,还是机制?欢迎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新浪股市汇---台积电负责人张忠谋嘲讽:大陆虽有100万

0 阅读:47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