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再次语出惊人:“我不仅是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来到你们面前,也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我一定会站在你们身后的。”一席话,道出了犹太人在美国的强大地位! 看看人口基数就知道,美国的犹太人口约630万,只占总人口的不到2%,但在国会山的席位却远远超出这个比例。 现在参议院里10%的议员是犹太裔,众议院里也有7%,换算成具体数字就是10名参议员和28名众议员,其中不少还是两党中的关键人物。这种政治代表性的失衡,背后离不开游说力量的推动。 就说2024年大选,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一口气砸了4520万美元在国会选举上,这创下了历史纪录。 更厉害的是,他们专门瞄准了两位呼吁加沙停火的民主党议员,花2000万美元支持他们的对手,最后成功把这两位议员拉下马。这种精准打击的能力,让不少政客对犹太社群的诉求不敢掉以轻心。 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更是惊人,早在上世纪,罗斯福就曾感叹,影响美国经济的200多家企业,实际由六七个犹太人操纵。到现在这种情况也没多大改变,福布斯富豪榜上,犹太裔占比常年居高不下,前40名里曾有21名是犹太人。 华尔街更是犹太精英的天下,高盛、所罗门兄弟这些金融巨头都是犹太人创建的,整个华尔街的金融精英里有一半是犹太裔。 科技界也一样,谷歌、英特尔、微软这些巨头的掌舵人里,犹太裔面孔频频出现,这跟他们重视教育的传统分不开,常春藤盟校里犹太学生比例高到哈佛大学都要设“犹太限额”,生怕他们占了太多名额。 文化话语权的掌控同样不容忽视。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里,华纳兄弟的创始人是波兰裔犹太人,梦工厂、米高梅的大股东也多是犹太裔。 新闻媒体领域更不用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些主流媒体,背后都有犹太资本的影子,连新闻集团这种跨国媒体巨头,也长期由犹太裔掌控。 这种文化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娱乐产品里,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社会对犹太议题的认知。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力的跨国联动。2025年以色列战时财政报告显示,美国犹太富裕阶层和基金会的捐赠,已经成为以色列战时财政的“非官方支柱”。 这种跨洋的资源调配能力,反过来又强化了犹太社群在美国国内的话语权。当一个社群既能影响国会拨款,又能左右媒体风向,还掌握着经济命脉时,它在国家政策中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 从基辛格到奥尔布赖特,再到布林肯,犹太裔国务卿在美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布林肯那句“以犹太人身份站在你们身后”,其实是这种长期积累的影响力的自然流露。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历史形成的社会结构,犹太社群通过重视教育积累人力资本,通过社区网络凝聚力量,再借助游说团体将利益诉求转化为政策,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种不成比例的影响力。
美国人工资5000,他洗个车30,理个发50,下个馆子人均80,住个快捷酒店15
【494评论】【213点赞】